四、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基本没有利用外资,也没有企业海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既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2000年,“引进来”战略实施20年之后,在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并初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能力的基础上,我国实施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方式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外资以对外借款,特别是政府贷款为主,且总体上呈现出数量扩张的特征,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投资格局。总体上看,利用外资规模较小,质量较低;总量少,单位项目投资量小。198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2.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2亿美元;1990年,实际使用外资102.9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9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中央确定了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吸收外资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92-2000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33亿美元,年均利用外资金额达到359亿美元,是1986-1991年的10倍多。2000年末,外商投资企业由1980年的仅7户增加到20.3万户。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末,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8.6万户;2001-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043亿美元,年均630亿美元。其中,200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52.5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41倍;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增长99.4倍;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0.3%提高到2.1%。
1979-2008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9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且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为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截至2008年底,已有来自世界的2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
投资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外商投资的重点由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外商投资于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投资形式更加多样化,由以绿地投资为主逐步发展为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截止到2007年底,外国投资者共并购2.18万户中国境内企业的股份,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7.6%。
图12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