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兰利总部大厅的北侧,有一面大理石墙,上面刻有90颗星,以纪念90位在工作中为美国献身的中情局间谍,马克南是已公开姓名的55位间谍中的一位,也是第一位在工作中殉职的中情局间谍。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马克南的中情局身份并不被外界所知,以美国驻中国迪化(今乌鲁木齐)领事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中情局间谍马克南虽然在中国边疆地区所从事的一系列秘密情报活动被当地群众所洞察[1],但美国方面却一直矢口否认。201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刊载了有关马克南谍报生涯的文章——《怀念中情局英雄——道格拉斯·马克南》[2],这应该是中情局作为官方机构正式公开承认马克南中情局间谍身份的标志。那么,作为美国情报机构的间谍,马克南在中国从事了哪些活动?美国媒体又是如何报道马克南入藏事件?我们又如何认识60年前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
一、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报道的主要内容
利用《纽约时报》等报纸数据库[3],笔者搜索了这一时期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相关报道文章,其中《纽约时报》8篇,《华盛顿邮报》6篇,《芝加哥每日论坛报》9篇,《洛杉矶时报》2篇,《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篇,详见下表:
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
报纸名称报道时间文 章 题 目
纽约时报1950130《北平指控美国助理是特务——称副领事出钱给新疆部落首领对抗共产主义》
1950131《华盛顿不用担心缺少红色中国指责美国外交官的新闻》
195021《美国领事通过无线电告之他在亚洲是安全的》
195065《中共说已粉碎了哈萨克武装——关于粉碎了乌斯满武装但没有找到美国副领事下落的报告》
1950730《美国领事在逃离中国时,被防范土匪的藏卫兵杀害》
195086《美国学生正在西藏休养恢复》
1950827《逃出新疆的美国学生在印度讲述马克南之死》
195091《美国学生经过11个月的逃亡安全抵达印度》
华盛顿邮报
1950131《相信副领事正在中国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出逃》
1950730《藏卫兵杀害美国外交官》
195086《马克南旅行队的同伴正在康复》
1950826《在西藏遇害外交官的朋友安全抵达印度》
195091《遇害外交官的学者朋友说西藏将与中共抗争》
19501110《白智仁说藏卫兵杀害了举起双手的马克南》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
1950130《北平指控美国助理组织中国特务圈》
195021《获悉丈夫在中国安全》
1950714《〈真理报〉坚持说美国外交官是土匪头目》
1950730《美国副领事在自中国出逃途中被杀害》
1950812《美国使馆官员迎接自新疆归来的美国助理》
1950824《拖延的代价是付出了美国外交官的生命,犯罪藏卫兵被逮捕》
195091《从西藏归来的美国人说中共征服西藏并不容易》
19501110《美国人看到六个杀人的藏卫兵遭到鞭笞》
1951531《在80000群众面前审判后“美国特务”被中国人处以死刑》
时;报洛杉矶
195091《已看到藏人抵抗中共》
19501110《杀害领事的藏人遭到鞭笞》
箴言报基督教科学
1950828《学生们抵达亚洲文明区》
1950830《学生们抵达亚洲文明区》(重复发表28日一文)
195092《美国旅行者期待西藏抵抗共产主义的进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The New York Times(1851~2004)相关资料整理。
此五种报纸关于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文章共有28篇,主要内容包括:对马克南自新疆陆路入藏事件本身的报道;对马克南在藏北遇害经过的报道;对白智仁一行顺利抵达印度的报道;对中国政府以及苏联媒体对马克南间谍行为与反应方面的报道等。
二、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内容分析
1950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揭露马克南在中国新疆所从事的间谍行动,美国媒体迅速作出反应。《纽约时报》和《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在同一天分别发表文章报道北京谴责马克南在中国从事的间谍活动。《纽约时报》一文援引美联社报道说:“华盛顿的国务院官员称,共产党的指责是一种惯常的胡编乱造。这些官员说,是华盛顿命令马克南离开他的职位。国务院收到的来自马克南的最后报告说,他正在努力经由印度线路逃离中国。”“共产党说这些消息来源于三个曾经跟随马克南、之后投靠共产党的俄罗斯人。共产党还援引这些俄罗斯人的话说,在马克南之前离开乌鲁木齐的前美国领事包懋勋(JHall Paxton)也在1949年的早些时候造访过这些土匪”。[4]《芝加哥每日论坛报》一文援引美联社的消息说,“红色中国的宣传机器攻击美国的外交官,指责说来自马萨诸塞斯托顿的马克南已暴露其间谍的身份。”文章介绍说,“新疆的面积是德克萨斯州的两倍,有人口500万,长期以来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与苏联和(由苏联控制的)外蒙古接壤,国务卿艾奇逊说这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俄罗斯一直想将之分离出去。”而对中方有关马克南间谍活动的报道“华盛顿予以了否认”。“华盛顿称这些红色报道是荒谬的,他们(指国务院)说马克南是在华盛顿的命令下,在解放军到来之前离开迪化的”。[5]
1月31日,《纽约时报》又发表文章,[6]援引国务院发言人迈克尔·麦克德莫特的话:“共产党对马克南的指责是惯常的狂想” 原文是:The Department Officials Considered the Communist Charges against Mr Mackiernan, whose home is in Stoughton, Mass, as“the usual fantastic yarn, the same tripe”。同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这是所有报道中唯一一篇直叙马克南自中国新疆陆路入藏事件本身的报道:“根据国务院昨日披露的消息,美国副领事马克南正在穿越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自共产中国出逃,旅途非常危险。这位36岁的官员是去年9月27日自中国迪化出发的,经由印度边境的克什米尔线路出逃,此后就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国务院指出,这样的旅程需要一个骆驼旅行队走3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马克南的危险之旅是在共产党的广播指责其为美国‘特务’,并在中国遥远的后方煽动武装叛乱之后为世人所知的。”[7]
由此我们看到,《人民日报》在1950年1月底揭露马克南在中国从事秘密分裂活动后,在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都有反响,但在4月29日马克南遇害前,除2月1日《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发表两篇文章外,再无其他有关马克南的文章发表。但在1950年4月29日,当马克南一行走出羌塘无人区,见到第一批藏人时即遇害身亡根据白智仁的记录,从乌鲁木齐到达当时的西藏边界是500英里。Frank Bessac, These Tibetans Killed an American and Get the Lash for it, Life, Nov13, 1950, p133,防卫土匪的藏卫兵开枪,一行五人中马克南及另外两个俄罗斯人死亡,一个俄罗斯人即瓦西里受重伤,只有白智仁一人没有受到伤害。造成这个事件的原因是,华盛顿没能及时向西藏地方政府通报马克南的行程[8],而驻新德里的美国使馆的解释是:“共产党千方百计不想这些人活着出去”。[9]对于马克南葬身中国藏北,美国政府采取了封闭消息的做法。6月14日,美国国务院中国局主任弗里曼电话通知了马克南的妻子和父亲,确认了马克南的死亡,并强调必须保密。[10]在此期间,《纽约时报》于6月5日发表文章[11],《芝加哥每日论坛报》7月14日发表文章则称:“报纸(指《真理报》)指责美国国务院隐瞒了马克南的行踪”,“国务院认为这样的指责是荒谬的,马克南很有可能是在穿越大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去印度的途中”。[12]
实际情况是,马克南遇害后不久,拉萨的信使抵达边境,于是,白智仁和瓦西里就在藏卫兵的保护下于1950年6月12日抵达拉萨。到达拉萨的当天,白智仁就应邀到“英国领事(印度使团)处”喝咖啡。几天后,白智仁又来到“印度驻拉萨办事处”,请求理查森给美国发电报[13],美国政府接到电报后立即回复并表示了哀悼。[14]应该说,美国国务院此时已经非常清楚马克南已死的事实,但美国政府却采取了掩人耳目、散布虚假消息的做法,以转移人们的视线。白智仁在拉萨滞留6个星期后启程前往印度。8月30日,白智仁和瓦西里抵达驻新德里的美国使馆。[15]
这期间,国际媒体开始关注马克南、白智仁的西藏之旅,印度媒体还先行报道了此事。在事实无法继续隐瞒的情况下,美国国务院于1950年7月29日公布了消息。7月30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在同一天对马克南入藏事件进行了全面报道。《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根据国务院的说法,似乎是卫兵错误地将马克南一行的骆驼旅行队当成是土匪或者共产党的骑兵了”,“一位当地信使用20天的时间将这个消息送到首府拉萨,信使的简短报告随后转给了位于印度新德里的美国官方机构,那是马克南的目的地。”[16]同日,《华盛顿邮报》文章说:“一位美国外交官试图穿越危险的喜马拉雅山脉逃出共产党控制的中国西北,但由于遭遇西藏卫兵的枪杀而死亡。国务院解释说,这是一个错误,西藏卫兵误认为马克南一行是土匪或者是共产党的骑兵。西藏已经道歉了”。“马克南还在路上的时候,共产党的宣传机器就不断地指责他在中国西北地区组织土匪进行反共活动。(美国政府)官员说,就在10天前莫斯科的广播还重复了这个指责”。[17]
之后,美国媒体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白智仁身上,由于白智仁当时的对外身份是普通学者,所以媒体对他的报道很简短,关注于他长途旅行后的身体恢复以及安全抵达印度的行踪等,但也有文章对其有关“西藏问题”的言论进行了报道,如1950年9月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白智仁相信,藏人将比汉人更加抵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生活水平更高,而且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土地”。[18]《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在同一天刊登文章特别对西藏的政治地位作了说明:“多年来西藏一直是政治上独立,虽然名义上是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西藏地处偏僻,有人口300万,土地面积47万平方英里,是伊利诺伊州的7倍。”[19]9月2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发表了内容类似的文章[20]。
自此,美国媒体报道的关于马克南入藏事件的大致轮廓已基本清晰。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后,朝鲜战事占据美国媒体的主要版面。直至11月,白智仁回到华盛顿后,向媒体具体描述马克南遇害的详细经过以及枪杀马克南的西藏卫兵受到处罚的细节,《华盛顿邮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生活》杂志等媒体又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白智仁对马克南遇害经过的描述
白智仁回到美国后向媒体详细披露了他在亚洲学习、经由新疆到西藏的过程。《华盛顿邮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及《生活》杂志等都以大段篇幅进行了报道。
1950年11月10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白智仁看到鞭子抽在六位西藏卫兵光秃秃的后背上,心中有一种快感。他们要为去年5月1日在偏远的西藏边界上马克南的死负责”。“副领事马克南与白智仁及三位白俄于1949年11月马克南一行实际离开迪化的时间是1949年9月27日。离开中国西北新疆,国民党没放一枪就将政权拱手移交给了共产党。当天,他们烧毁了文件后开始了为期11个月、长达1500英里的旅程”,“5月1日,一行人到达藏人的第一个聚居地。”“一个女孩冲着我们伸出了舌头,这是藏人传统的与人打招呼的友好方式。他们跟着她向帐篷走去,直到发现那里的男人们在上枪膛。五人决定先返回到自己的旅行队中,搭建帐篷,以便使藏人相信他们是友好的旅行者”,“白智仁说,后来证明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走到藏人的帐篷分发布匹作为礼品,在他们身后听到开火的声音。他立即向后面的帐篷冲去,看到马克南和另外三个白俄人从帐篷里出来,举着双手。从石墙的后面走出六位西藏卫兵,第一枪射出后紧接着发射了几枪,两个白俄人应声倒下,马克南大喊:‘不要开枪!’也倒下了。最后一个白俄人从帐篷里跑出来,腿部受了伤”。“子弹朝白智仁的方向射来,卫兵们高喊让他‘磕头’,中国人把两膝和头着地叫磕头。‘我不会磕头,我是美国人’。白智仁和受伤的人一起被带到首府拉萨。被称作神王的年轻的达赖喇嘛两次接见白智仁。”“六个边境卫兵的头目要被处以割掉鼻子和耳朵的刑罚……白智仁认为这样的处罚太严厉了,就请求能否减轻。最后是,卫兵头目和开枪的人每人鞭笞200下,另外一个人鞭笞50下,其余的人鞭笞25下。”白智仁受邀观看,心情愉快地拍下了照片。[21]
同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文章说,“白智仁看到苏联领馆工作人员在街上庆祝,就知道中共取得了胜利。当晚,白智仁和马克南烧掉了国务院的所有文件,开始了历时11个月、覆盖1500英里的长途旅程。结果是付出了三人死亡的代价”。“所有的旅行都是在夜间进行,以防止被中共的巡逻人员发现”。[22]
随后,11月13日出版的《生活》杂志发表《这是通向悲剧的危险之旅》[23],文章以白智仁向《时代》、《生活》杂志驻新德里记者詹姆斯·贝克讲述的方式,描述了白智仁在中国学习以及经由新疆、西藏到达印度的过程,并配有白智仁拍摄的鞭笞西藏卫兵的照片。[24]
四、美国媒体对马克南事件报道的特点分析
201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刊登了有关马克南如何为中情局工作进而献身的文章,正式确认了马克南的中情局间谍身份及其所从事的秘密工作。[2]透过已知的历史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媒体的“西藏观”,既有历史真实的体现,也有历史偏见的误导,应该说是真实与谎言的混合体。
第一,美国媒体以否认历史真实的方式勾勒了马克南在中国边疆地区从事秘密活动的概貌。1950年1月30日,《纽约时报》和《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分别报道了中国谴责马克南所从事的间谍活动。《纽约时报》说:“中共今天的广播制造了一个新的美国特务案例,指责美国驻新疆首府的前副领事马克南在去年的时候曾给予新疆的反共哈萨克部落首领黄金和指令”。[25]“马克南告诉这些地方首领要继续抵抗共产党,并保证美国会提供援助。要积聚力量以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马克南说可以带着他们的儿子去美国接受训练,但三个人都没同意。所以马克南带了另外三个年轻人,其中一人是白俄瓦西里,马克南曾经训练他进行无线电操作。”[4]同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援引美联社的消息说,“中共的宣传机器攻击美国的外交官,指责说来自马萨诸塞斯托顿的马克南已暴露其情报间谍的身份。”[5]可以看到,美国媒体是以批判的口吻来报道中国政府对马克南特务行径的谴责。
第二,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是美国国家战略、国家意志的体现。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主义在亚洲影响的扩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盟国欲在亚洲建立的国际秩序和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阻止中国国家统一、削弱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基调。所以美国媒体宣扬:“西藏在政治上是独立的,名义上是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19]由此为“藏独”思想在美国的蔓延播下了种子。60年后,我们将历史的真相与美国媒体的报道相对比,可以看到,美国媒体所反映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有失公允的,是欺骗美国民众的典型案例。
第三,报道内容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美国民众对事实真相的全面了解和客观判断。这一点在马克南和白智仁身份的认证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马克南是以美国驻中国迪化领事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美国中情局间谍,他在中国新疆从事秘密情报搜集活动,观测苏联在这一地区的铀开采以及原子弹试爆的情报搜集工作,支持中国边疆地区地方武装分裂势力为美国效力,他还带领三个亲美的白俄人去美国接受培训,以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返新疆为美国效力。白智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战略情报局间谍,曾在北京战略情报局总部工作,之后以富布莱特学者身份作为掩护在北京从事有关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学研究,与主张“自治”的内蒙古德王过从甚密,并参加了德王在阿拉善旗定远营组织的“蒙古自治”大会,会上白智仁支持“蒙古自治”。[26]新中国解放西北边疆地区之前,他又进入新疆与马克南会合,经由陆路进入西藏,与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西藏上层集团秘密接触,在布达拉宫的噶厦大会上发表演讲,呼吁西藏请求美国援助、“独立”等。[27]这些迄今已知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在当时美国媒体却没有进行任何报道,其直接影响是:美国民众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甚至被恶意误导,如马克南一行由新疆陆路入藏,其重要使命是搜集情报,而美国媒体不但否认马克南中情局间谍的身份,还将其特务行动描述为“难民撤退”,其结果是受众得到了与事实相反的信息:中国政权与媒体是谎言的制造者,中国政府在毒化与美国的关系。
第四,历史证明了当时中国媒体对马克南特务活动的谴责是有据可循、尊重历史真实的。对马克南的评价,中国谴责马克南在中国边疆地区从事情报与分裂行动,破坏中国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美国中情局则对马克南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南是在最为艰巨的形势下为国捐躯的,是一位冷战英雄,是中情局最为难忘的第一颗星。”[2]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评价中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国家与个人、国家与国家是不同的,只要有阶级存在,有国家存在,媒体对民众政治思想引领与导航的功能就一定存在,美国也不例外,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媒体是统治阶级的最高意志——国家实现政治目的的助推器,这一点在60年前美国媒体对马克南秘密入藏事件的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 参 引 文 献 ]
[1]《前美国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勾结股匪从事间谍活动;阴谋破坏人民政府罪行已揭露》,《人民日报》1950年1月30日,第1版。
[2] Remembering CIAs Heroes: Douglas S Mackiernan, https://wwwciagov/news-information/featured-story-archive/2010-featured-story-archive/douglas-s-mackiernanhtml
[3] 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The New York Times(1851~2004)
[4] USAid Accused as Spy by Peiping: Vice Consul Said to Have Paid Three Sinkiang Tribal Chiefs to Resist Communists, New York Times, Jan 30,1950
[5] USAid Formed China Spy Ring, Peiping Charges, Chicago Daily Tribune, Jan 30, 1950
[6] Washington Not Worried at Lack of News of US Diplomat Accused by China Reds, New York Times, Jan 31, 1950
[7] Vice Consul Believed Crossing Himalayas in China Flight, Washington Post, Jan 31,1951
[8] Delay Costs Life of American Envoy; Tibetan is Arrested, Chicago Daily Tribune, Aug 24, 1950
[9] “The Communists Would Go to Great Lengths”: NARA RG59,793B00/7-1350Cited from Thomas Laird , Into Tibet: The CIAs First Atomic Spy and His Secret Expedition to Lhasa, New York: Grove Press, 2002
[10]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Subject: The Mackiernan Party, Jun 14, 1950, NARA, RG59,Decimal File 1950~1954,Box1209,293B113,Mackiernan,Douglas S/6-1450
[11] Kazakhs Crushed, Chinese Reds Say: Report of Osmans Defeat Fails to Reveal Whereabouts of Missing USAid, New York Times, Jun 5,1950
[12] Pravda Insists US Diplomat is Bandit Leader, Chicago Daily Tribune, Jul14, 1950
[13] Transmitting the Log of MrFrank Bessacs Journey From Tihwa, Sinkiang, New Delhi, Sep21,1950, NARA,RG59,Decimal File1950~1954,Box4226,793B00/9-2150
[14] Frank Bagnall Bessac, Susanne Leppmann Bessac, Joan Orielle Bessac Steelquist, Death on the Chang Tang; Tibet,1950: The Education of an Anthropologist,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Printing & Graphic Services, 2006, p121
[15] 程早霞:《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16] USConsul, Fleeing China, Slain by Tibetan on Watch for Bandits, New York Times, Jul 30, 1950
[17] Tibet Guards Killed USEnvoy, Washington Post, Jul 30, 1950
[18] Scholar Friend of Slain Envoy Says Tibet Would Fight Reds, Washington Post, Sep 1, 1950
[19] Yanks Comes Out, Says Tibets No Pushover, Chicago Daily Tribune, Sep 1,1950
[20] US Traveler Expects Tibet to Resist Communist Attack,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ep 2, 1950
[21] Bessac Says Tibetan Slew Mackiernan as He Raised Hands, Washington Post, Oct 10, 1950
[22] American Sees Lashing of Six Tibet Slayers, Chicago Daily Tribune, Nov 11, 1950
[23] Frank Bessac, This Was the Perilous Trek to Tragedy, Life magazine, Nov 13, 1950
[24] Frank Bessac, These Tibetans Killed an American and Get the Lash for it, Life magazine, Nov 13, 1950
[25]《前迪化美副领事马克南间谍罪行被揭露》,《新疆日报》1950年1月31日,第1版。
[26] Thomas Laird, Into Tibet: the CIAs First Atomic Spy and His Secret Expedition to Lhasa, p97
[27] 程早霞、李晔:《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中情局谍员秘密入藏探析》,《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11-03-03
[作者简介]程早霞,教授,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部,150001;李晔,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30117。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09BGJ005)、中国博士后基金《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西藏观》(2011M5006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边疆安全与美国因素》(09YJAGJW)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