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新中国外交
论新中国外交的不同形态、影响因素与未来转型
发布时间: 2016-01-19    作者:胡宗山    来源:江汉论坛 2015-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 66年来,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和强国外交三种不同的外交形态。现实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领导者个人因素成为影响新中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但是从总体上看,决定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动因还是坚持中国主位与主体、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是新中国外交演变的主轴和遗产。当前,中国外交正步入大国外交新阶段,外交改革和转型悄然发生,但要实现转型成功、改革到位,中国外交人还需要认识、适应并引领外交新常态,并从战略思维和外交顶层设计等多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全文见附件

  1. 论新中国外交的不同形态_影响因素与未来转型_胡宗山.pdf
  1. 武力:中国对外交往的十年之路(2002—2012)
  2. 2015年中国外交评析
  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与20 世纪 90年代的中国外交
  4. 中国整体合作外交评析
  5.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中的文化因素
  6. 中国外交为世界提供巨大正能量
  7. 尊重与援助:新中国对朝鲜外交方针的形成(1950~1955)
  8. 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9. 孙翠萍: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0. 中国外交的“破”与“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