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与第三世界外交
中智建交的台前幕后——纪念中智建交35周年
发布时间: 2009-10-09    作者:朱祥忠    来源:党史纵横2005-04 2009-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智利发生政变中国沉稳应对

  阿连德政府实行的过激政策,脱离智利实际,导致一系列失误,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不出周总理所料,“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73年9月11日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本人也以身殉职。政变后成立的以陆军司令皮诺切特为首的军政府,开始了为期16年半的军事独裁统治。

  军政府于1973年9月11日照会我国驻智利大使馆,表示愿意同中国“保持最友好的关系”。后来军政府又不断通过不同的渠道,向中国方面表示希望维持两国正常外交关系。

  当时,国际上对智利政变反映强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个别第三世界国家宣布与智利军政府断绝或中止外交关系,有的实行外交降格,即调回大使保留代办级关系,对政变进行谴责的更多。但大多数国家仍与军政府保持原有关系。据统计,至1973年10月上旬,与智利建有外交关系的80个国家中,有38个表示承认智利军政府并与之保持外交关系,与军政府断交的有11个国家,其他国家则未表态。

  中国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倡导制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了同智利军政府的关系。一方面,周总理于9月14日致电阿连德遗孀,对阿连德总统不幸以身殉职表示哀悼。周总理在唁电中说:“遥悉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不幸以身殉职,至深悲痛。谨向你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问。伟大的阿连德总统生前为了智利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以及促进中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反帝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高尚愿望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相信智利人民将从这一沉痛的事件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决定,不急于承认军政府,也不主动与之断交,而与军政府保持一般关系,冷而不断,以进一步了解和观察智利形势的发展,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对军政府的照会未予答复,但也没有拒绝。10月中旬,召回了我国驻智利大使,由临时代办主持工作。智利军政府也解除了其驻华大使的职务,任命了临时代办。中方以为智临时代办发放签证的做法,事实上予以同意。这样,中智外交关系得以保持下来。我国决定对智军政府采取“积极稳妥,逐步开展工作,不利操之过急”的工作方针。

  1973年12月27日,智利新政府就任命新大使征求中国政府意见。考虑到当时多数国家对智利军政府任命的大使均已表示同意,我国政府也于1974年2月答复对方,表示接受其新任大使。同年7月,我驻智利大使返任,两国关系遂趋于正常。

  当时苏联对我国同智利军政府保持外交关系的做法,大加“谴责”之能事,有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不大理解,智利左派政党朋友对我国更有意见。但我国认为,智利政府更迭,这是智利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同一国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并不等于同意其内外政策;同智利政府保持关系有利于同智利人民的接触和联系,符合两国长远利益,也符合国际关系准则。

  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场和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并逐步被人们所理解。每当同外国朋友其中包括智利朋友,谈到中智关系这段历史时,他们都认为中国做得对,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而中国处理同智利关系的方针和做法,正是具体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个生动的范例。

  (作者朱祥忠:中国前驻智利大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