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史学研究观的转变: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
发布时间: 2024-05-07    作者:张浩楠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限认知到无限对象的超越,难以解决史学争论和认知变迁的问题,也消解了深化历史认知的意义。相反,认识建构论在主体活动的基础上确证了外部对象的实在性并成为真正的无限,使认知与对象达成了动态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因此,史学研究观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的转变,将不仅为自身奠定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而且也持续推动史学研究的深入。

  全文见附件

  1. 史学研究观的转变: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_张浩楠.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