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贫困”、“先进与落后”、“庞大与渺小”、“机遇与风险”……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三大国际经济机构的官员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使用了一组反义词来描述当今的中国。
在他们看来,只有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才能客观理性地评估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模式没有参照模板、前车之鉴,“盲人摸象”之举只会“误读”这个发展中大国。
谈论中国:眼见方为实
谈到中国,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感触颇多。
佐利克于9月9日至15日访华,出席中国与世行合作30周年座谈会及其他相关活动,并前往中国贵州等地考察。他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0年,这些年来,我亲眼看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这位世行最高级别官员打了个有趣的比方:“这就像是一只身形庞大的大象很难藏身树后一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世界瞩目,一些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货币政策以及海外投资等问题。但是,讨论这些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必须理解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
“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人并没有认识到,中国至今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说,“贵州一些偏远农村到现在还没有通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顾问、中国事务负责人奈杰尔·乔克对此也有同感。
乔克曾到访中国数十次,且刚刚考察过甘肃等中国西部省份。他指出,目前对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存在很多争论和误解,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多样化特征。“如果只是访问过上海,很难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在那里可以看到发展,看到金融市场,感受到增长步伐,”他说,“不过,如果把视线转向中国内地,情形则大不一样。”
乔克说,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超过一半生活贫困。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仍然非常低,仅相当于他的祖国英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尽管经济增长很快,但从根本上讲,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资料显示,世界银行以名义人均国民总收入为序,将世界各经济体划分为高收入、较高水平中等收入、较低水平中等收入和低收入4类经济体。在中国经济总量今年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时,其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3800美元,属于世行序列中的“较低水平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总排名仍在世界百名之外。
而在最具权威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中国被划分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大类中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一组,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