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占领制度“高地”,对抗全球资本主义——国际左翼论坛在佩斯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 2012-06-04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2年3月16—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左翼论坛在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的佩斯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依然由左翼论坛组织、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和研究生中心共同主办,佩斯大学承办,并得到布莱希特论坛、纽约城市大学文化技术与劳动研究中心、美国国家律师协会、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批判社会学》、《理性》、《每月评论》、《新政治科学》、《新政治》、《激进教师》、《反思马克思主义》、《科学与社会》、《社会文本》、《社会主义与民主》、《灵魂》等近20家社会组织和期刊杂志的鼎力协助。在中亚北非地区动荡、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影响显著、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的社会历史背景下,2012年左翼论坛确定的主题是“占领制度:对抗全球资本主义”。围绕这一主题,论坛设立了400多个专题讨论会场,1400多人作了专题发言,来自全球的45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无论是分会场数量、专题发言人数,还是参会人员规模,2012年纽约左翼论坛都创了历史新高。
  一、论坛概况
  为期三天的2012年纽约左翼论坛包括会议交流和展览活动两部分内容。会议交流分为开幕式前的小组自由讨论、开幕式、分会场专题讨论、专场演讲等特别活动和闭幕式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紧扣“占领制度”的论坛主题。3月16日下午在佩斯大学院内露天举行了名为“占领智囊团”的各种小组自由聚会和开放式讨论活动。当晚六点半在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左翼论坛理事会成员、纽约城市大学文化技术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主持开幕式,佩斯大学政治系主任、政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马隆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会议特别邀请的尼日利亚环境权利行动和地球之友总干事、国际地球之友主席尼莫·巴塞(Nnimmo Bassey)以及美国全国护士联合组织总干事罗丝安·德莫罗(RoseAnnDeMoro)、积极参与世界各地占领运动的青年律师和学者玛丽娜·思特琳(Marina Sitrin)、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领袖威廉·斯特里克兰、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和研究生中心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荣誉教授威廉·塔布先后作主旨演讲。3月17日晚七点半专门安排拍摄过多部揭露美国制度阴暗面的纪录片、被称为“美国左翼著名代言人”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活动家迈克尔·穆尔在学校礼堂发表演讲,由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荣誉教授理查德·沃尔夫作介绍。3月18日晚五点半在学校礼堂举行论坛闭幕式,由左翼论坛理事会成员、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弗朗西丝·福克斯·皮文(Frances Fox Piven)主持,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帮助创办多家占领运动报刊的阿伦·古普塔,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学社会学教授约翰·霍洛韦,《纽约时报》等多家报纸驻外记者、文化评论家克里斯·赫奇斯,哈佛大学法学院劳工与劳动生活项目、哈佛大学工会项目负责人伊莱恩·伯纳德分别发表演讲。由于学校礼堂只能容纳700余人,所以开幕式、闭幕式以及迈克尔·穆尔的演讲采取凭票入场、先到先得的办法,其他人通过视频观看。论坛的专题讨论环节集中在3月17日和18日两天,分会场、分时段进行。两天共分为七个时段,每个时段都约有60场的专题讨论会同时举行。专题发言者中超过1/3是大学教授等教育工作者,以致有保守派分子因此惊呼美国教育受到了威胁,美国未来堪忧。此外,3月17日下午专门安排了有知名街头文化艺术家和活动家参加的关于“街头文化、政治与抗议”的讨论活动以及占领华尔街诗歌朗诵活动。3月18日午餐时间专门安排了获得奥比奖的美国著名剧作家、演员华莱士·肖恩的演讲:“我为什么把自己称为社会主义者”。
  除会议交流外,论坛组织者还利用佩斯大学的学生活动场所、多功能厅、阅览室等地举办展览活动。参加展览活动的有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纽约绿党、国际社会主义组织、美国全国护士联合组织、美国社会党、《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异议》、《国际社会主义评论》、《纽约书评》、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柏拉图出版社等70多个组织、杂志、出版商和艺术家。展览活动的内容同样突出了论坛的主题,既有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介绍和分析占领运动等群众运动的图书报刊促销,也有反映抗议活动理念和激进思想主张的各种艺术作品、生活用品展卖,还有形形色色的左翼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自我宣传和成员招募,等等。部分参展者同时又是一些专题讨论会的组织者和演讲者。展览活动从3月16日到3月18日持续举办,为包括书刊出版者和运动组织者在内的与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社交空间和交换意见、建立联系的主要平台。由于占领运动受到关注等缘故,激进书刊的销售数量直线上升。
  二、论坛特点
  本次左翼论坛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继承历史传统,凝聚左翼力量。左翼论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965年首次在纽约举办的“社会主义学者会议”(Socialist Scholars Conference)。当时左翼学术界发起这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论坛,让不同学科的左翼学者有机会聚在一起,发表各自的理论和历史主张,交流思想,促进研究。每年受到邀请在这个会议上发表演讲和评论的学者,都是公认的某个领域的专家。会议的学术气氛很浓,但听众并不限于学术界。1981年波格丹·登尼奇(Bogdan Denitch)、斯坦利·阿罗诺维茨等人创建并领导了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学者会议”,秉承同样的宗旨,每年举办一次。但随着与会人数、演讲人数和专题讨论会数量的增多,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学术性,越来越成为便于各种左翼积极分子参与的论坛。2004年社会主义学者会议之后,会议的组织者之间发生分歧和摩擦,以至于2005年的会议停办。自2006年起,一年一度的左翼论坛取代了社会主义学者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劳动者、社会活动家、政治上表现积极的公民越来越多,加之会议规模庞大,左翼论坛的学术性进一步弱化。尽管左翼力量长期处于分散、分裂状态,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纽约举行的社会主义学者会议以及后来的左翼论坛一直都是北美左翼乃至世界左翼规模最大的年度聚会,是凝聚左翼力量的平台。2012年左翼论坛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吸引和聚集了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左翼知识分子、左翼运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分子,共同分享观点、策略、经验与梦想。论坛为坚持公民自由原则的人,环境保护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工会主义者,为争取黑人和拉丁美洲人自由而斗争者,女权主义者,反战积极分子,失业的学生以及为反对失业、丧失抵押品赎回权、住房短缺和学校状况恶化而斗争的人们提供了聚会、交流的场所,同时也展示和证明了各种左翼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二是支持占领运动,回应现实关切。贴近左翼运动发展的实际、积极回应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左翼论坛以及之前的社会主义学者会议的传统之一。这一点集中体现在2012年左翼论坛对占领运动的关注和支持上。2011年9月17日,抗议不公平的金融秩序和贫富悬殊等经济、社会问题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首先在美国纽约爆发,之后影响全美,波及世界。2012年左翼论坛会议的主题“占领制度:对抗全球资本主义”,就是站在全球和历史的高度对占领华尔街运动作出的直接回应。左翼论坛不仅在理论上回应了占领运动,而且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3月17日左翼论坛召开之际正值占领华尔街运动满六个月,左翼论坛的参加者还与占领华尔街运动积极分子一起举行了纪念占领华尔街运动半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左翼论坛的主要演讲人、著名制片人和活动家迈克尔·穆尔在当晚的演讲中强调了占领运动对于左翼论坛的重要性,号召左翼论坛的参加者“向祖科蒂公园进发”,并带头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示威者聚集在祖科蒂公园,一直坚持到午夜之后。纽约警察宣布公园关闭,强行驱散试图坚守阵地的示威者,造成73人被捕,至少1人严重受伤。
  另外,本次论坛的组织工作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干练、高效的专业团队(大多是兼职)与数百名自愿者密切配合,保证了数千人的会议有条不紊地圆满完成。
  三、论坛议题
  历年的左翼论坛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2012年左翼论坛的主题是“占领制度:对抗全球资本主义”。论坛设立400多个专题讨论分会场实际上意味着有400多个议题,包括选举、就业、贫困、网络、占领运动、经济危机、社会变迁、工人运动、政党建设、左翼复兴、地区政治、国际关系、气候变化、生态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殖民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从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教育与资本主义”等宏观问题,到“占领运动如何利用媒体”等微观问题,议题十分广泛。从学科上说,讨论的话题涉及哲学、伦理、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社会、历史、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为数众多的议题中,占领运动备受关注。讨论的话题涉及占领运动的方方面面:既有对占领华尔街等各国占领运动具体情况的介绍,也有对占领运动的源起、发展历程、战略策略、意义和影响、面临的挑战、未来方向及前景的讨论与分析;既有从全球视角解读各地的占领运动,也有从地区视角观察全球占领运动。在关于“建立红绿革命战略联盟”的专题讨论中,占领波士顿活动积极分子约瑟夫·拉姆齐发表了题为“把理论带到街头”的讲演,讨论了如何“用革命的方式进行改良斗争”,特别强调反对政府计划中的服务削减计划和波士顿公共交通费上涨。他认为占领运动有淹没在只关注具体要求的危险,主张把关注公共交通问题的具体斗争与关注财富如何在社会中分配的问题联系起来。左翼论坛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生活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的极少数人攫取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财富并用来腐蚀政治,而其余的绝大部分人口则为失去工作、住房不保、债台高筑、日益贫困所困扰。迈克尔·穆尔在左翼论坛的演讲中也说:“直到最近,我们的绝大多数美国同胞还都相信靠艰苦奋斗发家致富的理论,相信在美国的任何人都能够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他们知道,无论如何这种理论是毫无根据的。他们知道这场游戏是受到操纵的。”左翼论坛对占领运动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世界在变化,人民在觉醒,埃及、希腊、拉美国家、美国和其他国家出现的群众运动为左翼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与占领运动相联系,左翼论坛把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与反对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鼓励对现有秩序提出激进的替代方案,包括选择社会主义。由《科学与社会》发起的一场专题讨论,呼吁要从社会层面上占领华尔街、占领白宫、设计美国的社会主义。来自美国劳德代尔堡的激进派漫画家、作家斯特凡妮·麦克米伦把环境危机与资本主义无休无止的扩张需求联系起来,认为“资本主义与生活本身处于根本矛盾之中”,与自然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关系”的新经济只能是与资本主义决裂的经济,主张把社会主义传统与绿色传统结合起来。会议对资本主义及其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的话题之多、程度之热烈仅次于占领运动。
  会议还讨论了美国左翼对待美国大选的态度问题。《社会主义与民主》杂志的编辑维克多·沃利斯在“2012年选举: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左翼的选择”专题讨论会上指出,左翼应当考虑选择进步的候选人,而不应总是在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
  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复杂环境下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单边主义国际秩序中中国的多边主义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等议题上。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1. 占领华尔街:折射美国政治的扭曲
    2. “占领华尔街”冲击西方经济制度
    3. “占领华尔街”暴露美国社会弊端
    4. 美共和党领导人称占领华尔街运动示威者系暴
    5. 港媒:“占领华尔街”抗争反映美社会分裂状态
    6. 余丰慧:“占领华尔街”病灶在贫富悬殊
    7. 外媒:美“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升温
    8. 美媒:“占领华尔街”运动难有实质成果
    9. “占领华尔街”暴露美深层问题
    10. “占领”运动全美扩散 奥巴马有意推波助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