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发布时间: 2010-11-04    作者:张禹文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1-04
  字体:(     ) 关闭窗口

  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双百方针”。今天,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同样需要坚持和贯彻“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

  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可以自由争论。由于客观事物的多层性质和多样表现,由于人们认识真理和掌握真理的思想方法和评价标准会有差异,因而出现不同的思想认识乃至激烈的思想交锋都是正常的。当然,思想的交锋会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之分,但在分清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之前,我们在文化思想领域必须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双百方针”,广泛听取不同的声音,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搞一言堂。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对待不同的声音。如此,“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亦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与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党提出的“双百方针”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表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灌输引领作用的科学态度。

  当前,多姿多彩、竞短流长的社会思潮是人们认识差异性与态度多样性的反映。所以如此,既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联,又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一系列高新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带来一系列新颖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它所引发的社会思潮就必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之客观规律的知识贮备和理论体系,又有体现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带来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源于各自利益诉求而产生的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也就必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与差异性和多样性之间的依存关系,承认和尊重差异,包容和善待多样。

  差异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多样是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动力。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思想认识的差异和情感态度的多样,是历史与现实的矛盾统一,是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认同之间的矛盾统一,归根到底反映了人们对待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身体与心灵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其中,既有各种学术观点的争辩,也有总体目标认同的分歧;既有知识与信仰的矛盾,也有理论与实际的冲突;既有个性心理意识的不同,也有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它们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之下,共同构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力。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提倡尊重差异,是尊重差异者的利益和权力,并从尊重差异中引领差异;我们提倡包容多样,是包容多样者的认识和要求,并从包容多样中引导多样。一言以蔽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要以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为基础和前提,以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为纽带和桥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引领为核心和主导,以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为关键步骤,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创造全社会的和谐局面。

  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探索与争鸣,本身就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实践过程,因而在尊重差异中引导差异、在包容多样中引导多样,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在探索各自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实践中允许争鸣,提倡争鸣,既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各门学科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又有利于为民族复兴的伟业培养和造就第一流科学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双百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和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不同的文化需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并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扩大社会认同,达成思想共识,不断创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活力,形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共青团湖南省委)

    1. 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2. 让诚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么提出来的
    4. “一书二理三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
    5.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和重大成就
    8. 郑功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9. 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和谐功能
    10.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属性的理论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