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觉划清“四个界限”中,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更具根本性,它为划清其他几个界限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判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化。我们既不能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不同的学术观点之争、学术理论探讨中的失误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在这里应该是统一的。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进行观察,是指是否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潮与观点。
当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主张全盘“私有化”、宣扬西方价值观、鼓吹西方的宪政等,就其实质而言仍是反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思潮,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在各个学术领域。这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果不予以抵制和澄清,就很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谈不上用正确的理论引导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这“四个界限”中,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更具根本性,它为划清其他几个界限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判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化。我们既不能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不同的学术观点之争、把学术理论探讨中的失误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思想和观点。只要是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就应该鼓励而不能视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我们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方面鼓励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另一方面对那些真正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于马克思主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个全面、准确地理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着眼,才能正确理解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观点。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或某些观点从它的整体中游离出来,加以片面夸大或绝对化,那就会把它变成脱离实际的僵化概念,就会损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种教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在判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观点。首先,要以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为标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仅包括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包括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思想观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的理论,凝结了各个时代的科学真理和经验。比如,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它自然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真伪的标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仅在理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在实践上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否定世界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损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在这里应该是统一的。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进行观察,是指是否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潮与观点。
当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就其实质而言仍是反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思潮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在各个学术领域。比如,在哲学方面,用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企图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政治学领域,鼓吹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在历史学领域,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曲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特别是否定20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等等。这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果不予以抵制和澄清,就很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谈不上用正确的理论引导人。 下面,就当前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观点和倾向进行剖析。
其一,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多年来,一直有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观点。比如,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了。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反映今天的实践,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鼓吹要抛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主要理论错误在于,借时代条件的变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首先,他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揭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它的个别观点和结论混为一谈,一旦某个个别原理不能说明变化了的情况,便认为整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次,他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发展的理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其目的是从根本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解”和“疏离”社会主义的“正统意识形态”或“主流意识形态”。可见,这种思潮,是有着十分明显的政治诉求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同时也决定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但是,意识形态并不只具有受动性,它反过来又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会危及社会主义的存在。苏联东欧演变的沉痛教训,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