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1-12-09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1-1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1年11月30日,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论坛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展开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论坛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国产 摄

  李慎明认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本任务的历程中,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十分重要。首先要维护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安全。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二是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是文化的灵魂。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该国的立国之本。三是维护价值观念安全。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社会及自然现象的是非判断以及行动的目标、方式、手段的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本质层面。四是维护优秀传统文化安全。优秀传统文化安全至少包括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两个方面。

  李慎明指出,根本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及传统文化安全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四个不同层次。这四个层次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整体内涵。对中国文化安全的认识与维护,必须放在与国家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与基础。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等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卫建林在论坛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国产 摄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卫建林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和主旋律,决定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应该积极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文化。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和发扬五四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强调,文化强国重在文化强民。首先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丰富人民的生活。文化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用文化提高素质。要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周文彰认为,文化强民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科技、卫生齐头并进,并且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指向基层,从而发挥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国产 摄

  论坛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主持。张国祚认为,我国的硬实力增长是很令人欣慰的,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相比,还有较大落差,文化软实力还是个“短腿”。为补足这个“短腿“,一要抓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引导全民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要真正以质量为导向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三要辩证取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四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引领社会风气;五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六要以全民族全方位文化素质的提升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七要改革体制机制,使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编撰的意义,认为该书荟萃文化领域诸多名家要论,提出不少富有启迪性的观点。专家学者们强调,作为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论坛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理论部、人民网、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湖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联合承办。

    1. “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2. 深入探讨维护文化安全的思路
    3. 谁是当代文化的敌人?警惕文化全球多元主义
    4. 邓小平文化安全战略思想探要
    5.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
    6. 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历程探析
    7. 意识形态与历史
    8. 钟瑛:高度警惕西方势力借金融手段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
    9. 历史虚无主义研究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音乐电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