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7-25    作者:    来源:转自“国史研究”微信公众号 2023-07-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会场 

  2023年7月23日至24日,主题为“国民经济计划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纪念‘一五’计划实施70周年”的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开幕式主席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朱佳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成恩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天津开发区原管委会主任李勇、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读博士生和媒体记者近50人。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院原院长洪晓楠主持,李成恩、宋月红分别致辞。 

  

洪晓楠主持开幕式 

  

李成恩致辞 

  李成恩指出,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制度优势的体制安排。编制实施五年规划,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2023年是“一五”计划实施7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研究国民经济计划在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关问题,对于我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五”计划期间,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大连工学院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业化建设中,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进入新时代,大连理工大学将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宋月红致辞 

  宋月红指出,“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是党领导人民把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工业国的奋斗篇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既注意学习苏联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布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经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具体地、历史地认识和把握“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能否从历史观意义上尊重历史、坚持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能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把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辩证统一起来,把新中国历史发展作为一个光辉整体来认识和对待;能否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好计划和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能否在国史研究中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正本清源、固根培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历史基础与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朱佳木作报告 

  随后,朱佳木作了题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历史贡献及今天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70周年。研讨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问题,不仅是中国当代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用、破解政府与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也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纪念“一五”计划实施70周年,讨论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目的是为了不割断历史,铭记计划经济年代里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和伟大成就,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中国史的污蔑,总结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行稳致远、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提供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持。 

  

会场 

  朱佳木在报告中先就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和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新中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他指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从1952年正式建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整经历了40年;即使截至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也有27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产生了一大批支撑我国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基础,积累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我们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宣传和学习新中国史,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树立和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就不能不历史地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不能不充分肯定计划经济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和宝贵经验。 

  

会场 

  在报告中,朱佳木还围绕当年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后来为什么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面为什么要冠以“社会主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他说,每个时代的人对待历史问题,都应当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同时从其所处时代的认识水平出发加以认识。我们今天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要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高度,不能再抱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旧观念;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新中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既不是从书本出发,也不是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出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客观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把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主要不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存在弊端,而是由于当时国内国际情况发生的巨大变化,使计划经济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要前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定语,既是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也是为了保留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制度优势。党中央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方针,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体现,也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抓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设,在世界上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是发展最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由党和政府领导的,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是不排斥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的。 

  

刘志礼主持讨论 

  在一天半的研讨会中,许善达、李勇、武力等5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主旨发言。12位论文作者围绕“一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五年计划与规划的变迁与转型,我国经济计划与规划制度的优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礼主持了讨论,武力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姚力对发言作了评议。 

  

许善达作主旨发言 

  

李勇作主旨发言 

  

武力作主旨发言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葛丽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文作主旨发言 

  

  

  

  

大会发言 

  

武力、姚力评议 

  闭幕会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驰主持,宋月红作了会议总结,朱佳木作了闭幕讲话。 

  

闭幕式主席台 

  

与会者合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