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涪陵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05-24    作者:张成乐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 2024-05-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现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和关于党史新中国史重要论述精神,2024年5月22日至23日,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涪陵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共同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王寿君,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文化总监罗东明,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赵德明,中共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武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辉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作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朱佳木发表了主旨讲话。他强调,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史上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他指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天对它的评价,一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三线建设的过程是可歌可泣的,它不仅为改变全国工业布局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业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锻造出伟大的三线精神。他认为,三线建设的成就是值得大写特写的,它不仅为改革开放前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提供了强大而巩固的后方基地,也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他建议,三线建设史的研究要不断深入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服务,为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服务,为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服务,为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服务,为保护和利用当代中国工业遗产服务。 

  图片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王寿君致辞 

  王寿君指出,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重大战略决策。816工程是我国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也是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记忆。在18年的建设期间,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舍家别亲、隐姓埋名,在荒漠的山沟铸造国之重器,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虽然后来816工程因国家战略调整而下马,但是老一辈核工业人和工程官兵身上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共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致欢迎辞 

  王志杰在致欢迎辞时提出,涪陵区的三线工业遗址和三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从1966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到1984年项目奉命停建,成千上万的建设者用艰辛、血汗、青春和生命,建起了这一鲜为人知但举世震撼的816工程。当前,涪陵区加强“816工程”遗址的保护利用,推进816工程历史资料和回忆录编写整理,加强“816精神”研究,深挖三线精神内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积极开展816洞体修复保护、景区提档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以816工程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为核心,升级打造独属“816”的特色品牌。 

   

  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武力致辞 

  武力认为,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涉及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三线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工业、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三线建设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铸就了伟大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研究始终是新中国史研究的一座富矿。研究人员要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对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 

  与会学者围绕毛泽东与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三线建设与中国式国防现代化建设、三线建设精神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时代贡献与作用、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路径、国史学科体系中三线建设的书写和研究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工业与文旅融合的基本状况、困境与破解路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交流。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三线建设不仅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为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优先发展东部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提供了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持,而且成功地建设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战略后方,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还大大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进步,促进了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繁荣。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了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动对三线建设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宝贵经验的研究阐释,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对推动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让历史照进现实,用理论引领实践,以精神赓续文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更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期间,主办方还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816工程遗址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核学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博物馆(纪念馆)和新闻媒体,共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