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革命老区的历史与今朝
发布时间: 2011-07-26    作者:耿显家 朱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的关键时期。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本报记者近日“重回”延安,走进革命老区黄龙县,追寻中国共产党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

  瓦子街战役:

  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役

  谈起解放延安,就不得不谈瓦子街战役。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指出,瓦子街战役是中共扭转西北战场格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延安黄龙县,记者见到了曾经参加瓦子街战役的郭乃兴老人,他曾在西北战场上立过五次大功,亲历了保卫延安等多场著名战役。回忆起当年的战役,郭老依然激动不已。他说,1948年2月底,根据彭德怀的“围城打援”战略,解放军在瓦子街地区设伏,将刘戡的整编29军团团包围。从2月29日拂晓起,解放军冒着大雪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为了占领一个小山包,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是二排的,率先冲上去攻占了阵地,但是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好多战友都倒了下去。敌人也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不断进行疯狂的反扑。眼看着阵地上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里面有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共产党员,还有刚刚被新婚妻子送到前线的小伙子。”说到这里,郭老眼中噙满泪花,“直到战斗结束,我们守卫的阵地都没有失守,为我军全歼刘戡部立了大功。在战斗结束后的表彰大会上,彭老总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号召全西北野战军向358旅714团学习。其实,类似的战斗有很多。每当想起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战友,我心里都很难过。”

  黄龙县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瓦子街战役的珍贵资料。讲解员陈慧指着一幅幅照片告诉记者,这场战役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战斗英雄叫刘四虎,在当时自己身负20多处刀伤的情况下,还用刺刀一连刺死了七个敌人,最终由于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壕里。清理战场时,发现他被掩埋在战友的尸体下,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后来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还有714团团长任世鸿,他脱了棉袄光着膀子,一手拿大砍刀,一手拿盒子枪,奋不顾身地冲入敌群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终被榴弹打中,壮烈牺牲。

  延安精神:

  建设新生活的强劲动力

  如今的瓦子街,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省道交错穿越,劳务输出和种植玉米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说,当地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了4000元。

  黄龙县瓦子街镇任家洼村村民朱长安告诉记者,1948年他才四五岁,战争打响后,母亲背着他跑到山上避难。那时候老百姓日子非常苦,没有穿的,国民党部队扔下的衣物、被子,老百姓都往回捡。

  如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老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逐步提高。“2010年我们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3000多元。我在镇上办了个超市,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元”,朱长安自豪地说。

  据黄龙县委书记刘亚宁介绍,延安精神已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的强劲动力。近年来,黄龙县委、县政府突出“发展”、“富民”、“和谐”三大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以生态产业为突破口,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努力实现富民强县。

  核桃产业:让农民走上增收之路

  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蛋蛋”。黄龙县石堡镇八家梁村村民唐进财说:“当年发展核桃树种植的时候,是村支书带领党员先干起来的,大家看到利了,就跟着干起来,才有我们今天的核桃产业。现在村里发展核桃新品种,今年全村毛收入有58万元左右。”

  黄龙县三岔乡四条梁村村支部书记常建立告诉记者:“四条梁行政村共有589人,核桃种植面积3700多亩,苹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在党的惠民政策下,我们的核桃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挂果面积2000多亩,苹果已挂果面积1000多亩,人均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上。”

  常建立说:“尽管核桃和苹果这两大产业目前发展前景非常好,但我们心里并不满足,我们计划在发展农家乐方面加大力度。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把我们的村子建设得更好更美。”

  在黄龙县的采访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富裕生活是实实在在的,革命老区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1. 加快推进皖西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进程
    2. 栾克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3. 新常态下对内蒙古 革命老区工作的几点思考
    4.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的启示
    5. 打造革命老区文化建设的典范
    6. 革命老区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7. 做强红色旅游 加快老区发展
    8. 打造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9. 心中有民当好发展开路人
    10. 在“严”和“实”上下功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