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姜辉: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 2021-02-18    作者:姜辉    来源:求是 2021-0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际相结合,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指明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这一重大判断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判明我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正确把握各方面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局的科学把握和有力驾驭,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进程中继承与创新、量变与质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国际环境看“变”与“不变”,正确认识新矛盾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视野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为我们看清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提供了时代观照、历史坐标和现实依据。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发展外部环境长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和全局面貌,又要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丰富内涵、推动力量和演进方向。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各国人民求发展、求和平、求团结、求进步的期待更加强烈。同时还要看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成为大变局中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带来技术进步和生产力跃升,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极力遏制发展中国家崛起,特别是公开宣称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从科技、贸易等领域进行极限施压。在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低迷,甚至出现严重衰退。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意识形态领域冲突激化。总的看,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多种因素叠加交织、共同作用,加剧着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中国新冠疫苗上市以来,世界多国积极采购,给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图为2021年1月16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机场工作人员卸载首批中国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 普雷德拉格·米洛萨夫列维奇/摄

  经济全球化根本方向没有变,但发生波折和遭遇逆流,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推动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国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经济全球化长期趋势和根本方向不会改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生深刻变化。在世界经济低迷衰退期,各种矛盾凸显甚至激化,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等积累的矛盾更加突出,贫富鸿沟拉大,全球极端贫困率出现20年来首次上升,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部分国家出现内顾倾向,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人员货物流动严重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到冲击。过去,美国等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今天,有的西方国家却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甚至成为逆经济全球化的策源地,给全球经济治理造成混乱和难题,而中国被认为是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主要力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总的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变”与“不变”,对于我国发展环境来说既有诸多严峻挑战,又有许多新机遇和新空间。

  世界多极化根本趋势没有变,但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格局进入转型和重塑期,旧的体系和秩序难以为继,新体系和秩序尚未形成,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东升西降”趋势日益凸显。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力量。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对比更加鲜明。也要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损害国际公平正义,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各类矛盾冲突,还会侵蚀世界和平的根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仍然是人类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关键是准确把握大变局中的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日趋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准确认识“变”与“不变”并正确应对,既做到临变不乱、保持定力,又善于变中寻机、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从国内环境看“变”与“不变”,正确认识新特征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内环境中的“变”与“不变”,以更高要求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既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随着我国发展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不同历史时期必然会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既要看到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要看到新发展阶段面临更复杂问题和更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经过长期发展积累,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各种风险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我国抗击疫情和经济恢复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成为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逆境中实现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构建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的任务艰巨繁重。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长江经济带各地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图为2020年3月18日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作用的全局性和长期性,也要看到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和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发挥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贯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个过程,解决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积极有为,又要持之以恒。关键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十四五”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解决矛盾的着力点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提高了,而且有些以往不太紧迫的问题现在亟需及时解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方针始终不变,着力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针对性,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新发展阶段国内环境错综复杂,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准确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既要看到我国拥有的独特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发展中诸多矛盾凸显、风险挑战增多,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排除万难,朝着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迈进,奋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正确看待应对各种矛盾挑战。当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辟新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是矛盾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善于化危为机、变挑战为机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进入21世纪之时,我们党作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前,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成功化危为机的例子。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既要善于顺势而上、积极作为,又要勇于顶风而上、直面挑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越是形势复杂多变、风险挑战增多,越是逆风逆水、风高浪急,越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按照中央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优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确保全国上下步调一致、团结奋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在重大危机挑战面前,要保持战略方针的稳定性、延续性,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力,否则就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随波逐流、进退失据。要谋全局、谋长远,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生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树立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特别是注重防范化解任何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清醒认识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既要敢于斗争、勇于碰硬,又要善于斗争、灵活应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秉持的根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坚持为世界大多数人谋繁荣、谋和平、谋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把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作为重大问题,促进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人类社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世界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不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来源:《求是》2021第4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