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钟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 2021-07-21    作者:钟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 2021-07-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证明,认清党和人民事业所处历史方位与发展阶段至关重要,是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根本依据,也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与重要经验。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这一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通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是激励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首历史,自改革开放开启,中国共产党在重新认识基本国情和深刻反思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创造性地提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立足国情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明确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必将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收新的理论成果,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其标志性成果集中体现于党的十四大至十九大报告中。2017年,党的十九大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最新论断延伸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精准标定了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揭示了新发展阶段是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阶段,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指向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梯式递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此开始了孜孜以求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后,党在深刻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及时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进一步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新时代,党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这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 开启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纵观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有四方面趋势需要加以关注: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加快重塑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趋势;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快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趋势;三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加快促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的趋势;四是大国战略博弈不断加剧,加快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的趋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使得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近年来,在世界遭遇经济逆全球化的同时,国际上的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导致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一个动荡变革期,这是我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需要清醒认识的外部国际环境。积极应对外部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聚精会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切实增强和夯实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

  新的征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要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仅靠劳动力、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驱动难以实现,而是需要进行结构性体制机制改革,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提高效率和激发创新力。尤其重要的是推进科技自强自立,着力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维护产业链稳定性,实现科技自主可控,弥补短板。在软件上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以及硬件上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力争做到自主可控、自立自强。

  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理论创新之一,是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立论总依据,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时期制定和实施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根本理论依据。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起步酝酿、系统形成和完善深化,到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最新论断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探索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与探索愈来愈深刻、清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政治坚定、理论清醒、思想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探索及新时代创新发展,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轨迹,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21年7月16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