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谭扬芳: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 2021-10-13    作者:谭扬芳    来源:经济日报 2021-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深刻揭示中国发生根本性变革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现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协调性,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等,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反映,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作出了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创新,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一系列独创性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精髓要义、科学体系、历史贡献、时代意义、现实价值、实践作用和发展途径等,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具有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人民大众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所理解。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动的物质力量。任何正确的理论,必须说服群众、掌握群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所接受,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取得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为我们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而必须做到大众化、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真理只有在大众化进程中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头脑,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使抽象化的概念、判断和命题转化为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知识,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会用具象化、口语化、故事化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道理”,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在学理化研究上下功夫,又要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接地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大众话语体系,用丰富多样、有时代气息的形式载体进行生动阐释,架起科学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谭扬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