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奔赴全体人民共同健康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3-01-03    作者:记者 程洁    来源:社会科学报 2022-12-29
  字体:(     ) 关闭窗口

  现代化是每一个民族的必答题,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以时代最强音,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将人民健康福祉提高到新水平。

书写“健康优先”的时代命题

  华夏文明中的健康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传统医学经典著作,又有五禽戏、文武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实操锻炼。中华轴心文明诸子百家于健康养生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呼吸吐纳浩然养气,中华传统医学在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障人民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如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姚力所指出,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到2016年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一步步深化。

  我国健康事业的辉煌成绩有目共睹。据今年7月份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人民群众预期寿命相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35岁,增长了40多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从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各国健康水平的三个公认指标看,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8万个,较2012年增加了6.5万个,增长了7.1%;基层机构床位数达171.2万张,较2012年增加了38.8万张,增长了29.3%;全国基层卫生人员达到443.2万人,较2012年增加了99.5万人,增长了28.9%;2012—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79元。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全民健身战略在稳步推进。

  中国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也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模式。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29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关系着我国8.8亿劳动者福祉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从2012年的27420例下降至2021年的15407例,降幅达43.8%。

  《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2022)》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聚焦打造客观评价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的“晴雨表”。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吴士勇表示,该指数透出几个变化,包括86.4%的地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医院对接,281个地市近三年卫生健康信息化相关专利达1.77万项,产学研用协同度提高,跨学科、跨区域协同创新成为趋势。

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不断释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不断释放,人民对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卫生健康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挑战涉及面广,其中当务之急,正如2021年发布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对今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所给的提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任重道远。同时,医疗卫生费用的合理控制依然面临挑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重点,医疗卫生费用的合理控制是关键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学者艾贺玲告诉本报,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287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8.0%。未来,进一步扩大医保基金“蓄水池”,主要通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人均筹资额进一步增长来实现,但职工医保筹资额增长受各地工资增长的制约,居民医保筹资额增长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能力的制约,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异地就医人群已超过全国人口的1/4。流动人口或新市民就医,除了异地就医的麻烦,更多是来自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户籍地与居住地的保障水平差异及不足问题。另外,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是百姓直接感知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2025年目标值是27%,与WHO建议的15-20%尚有一段距离。

  势不可挡的老龄化正在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公共健康挑战。2022年10月24日,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老龄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荆丽梅告诉本报,很多处于生命末期的老年人和罹患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无处安放,全生命周期“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和尊严问题突出。

  乡村健康的底色决定了健康中国的成色,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更难啃的“骨头”在乡村。“从各地农村的调研经验来看,当前农村面临的医疗健康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林辉煌告诉本报,2021年发布的《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2.2‰,较2008年增长了14.5个千分点;慢性病患病率为35.2%,较2008年增长了21.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介绍,2020年,农村居民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死亡率普遍高于城市居民。当前医疗资源配置还是集中于城市和大医院,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农民都到县城以上的大医院就医,不仅增加了农民个人的就医成本,也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医保资金压力。

全民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

  “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可谓新医改以来最为成功的举措,实现全民医保全覆盖。”全民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荆丽梅建议,一是提高医保基金统筹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省(直辖市)级统筹,即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二是加快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保障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基本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三是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向按价值和按疗效付费改革;四是强化三医联动,完善梯度诊疗秩序和补偿待遇,推动医疗、医药、医保整合和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参保居民的权益。

  艾贺玲表示,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正扎实推进跨省就医异地结算。此外,应着力创新可全国通盘共济、相对灵活多样的商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共同的报销支付作用,将是降低个人支付比例的有效力量。

  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包括老年人健康问题在内的严峻挑战,中国拥有的窗口期很短,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要真正落实健康老龄化,关键在于做好慢病防控。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孔灵芝表示,慢病防控,医和防必须融合起来,让公共卫生政策发挥重要作用。老龄化给医疗费用带来巨大资金压力。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指出,上海在拓展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方面已有相应的计划和实践,譬如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上海已于去年12月设立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期间单位按医保筹资基数的1%缴纳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费。

  政府应提高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保险行业也应该开发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扩大商保覆盖面。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上,金春林建议强化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支付杠杆引导有序就医,尽快实施从治疗到预防和保健的转变。未来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提供服务,使医疗资源逐步向社区及健康促进转移。横向加强医院、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之间的合作,纵向完善分级诊疗,建立整合型的医养服务模式。安宁疗护服务是“以人为本”整合健康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荆丽梅呼吁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安宁疗护的理念和氛围,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疗服务清单向全民提供,推动构建普惠型、高质量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推进乡村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在2021年的两会提案中给出了如下建议: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成为乡村医师培养主体。制定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扩增方案与财政支持计划。探索基于本科、大专、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规培计划。研究制定城市二级以上医院支援乡村的长效机制。在林辉煌看来,医疗资源应进一步向县域倾斜,做实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在县域内解决90%以上的农村医疗问题。县域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到乡村,利用医保基金“科学包干、结余自用”的原则,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集聚,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在地化的医疗服务。要强化乡村两级健康管理的功能,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核心功能是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慢性病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

  来源:《社会科学报》总第1835期1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