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张金才:习近平对毛泽东等三个重要论断的丰富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1-22    作者:张金才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1-22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第一个结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以及“两个务必”等重要论断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形成了“三个务必”等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打开了理论和实践创新更为广阔的空间,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答案”从内外两个方面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重要保证,从党政两个角度和前后两个时期对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进行了接续探索和思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三个务必”的首要目标;“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三个务必”的核心要点;“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三个务必”的鲜明特质,蕴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第一个结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1]以及“两个务必”[2]等重要论断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形成了“三个务必”[3]等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近年来学界对习近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等上述论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4],但多是就其之一进行考察,从整体角度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因此,本选题对拓展和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展现习近平对传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所做的重要贡献,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5],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了深入阐述。“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第一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打开了广阔空间。

  第一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党百余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事业不断成功的重要法宝。在第一个结合中,毛泽东作出了代表性贡献。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探索了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7]针对当时中国革命中出现的脱离本国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毛泽东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8]1940年1月,他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带领全党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等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0]在探索过程中,尽管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时期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央领导人对此也多有论述。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的重要论断。1998年1月24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事业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2]2001年10月24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13]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面向未来我们党如何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角度,首次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断。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对为什么要提出“第二个结合”、其内涵是什么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并没有具体展开论述,但“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第二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

  “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历经千辛万苦,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提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第一个结合”为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政治保证,“‘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14]

  “两个结合”为我们党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经由“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两个结合”的提出拓展了我们党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空间。“第一个结合”为我们党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根本动力和源头活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15]

  “两个结合”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6]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方面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两个结合”的提出不仅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问题,而且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第一个结合”为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飞跃开辟了道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7]

  总之,“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二、从“一个答案”到“两个答案”

  将“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行了论述。从“一个答案”到“两个答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1945年7月在著名的“窑洞对”中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945年7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褚辅成、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抵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的隆重欢迎。在短短3天内,毛泽东同他们多次倾心交谈。在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问他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回答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见解后,毛泽东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8]这就是耳熟能详的“窑洞对”的由来。毛泽东在对话中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指出了一条新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毛泽东指出的这条新路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经验不够和制度不健全,在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受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惨痛。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重要位置。邓小平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对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关系党千秋伟业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毛泽东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个答案的基础上,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为破解治乱兴衰这一历史性难题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22]2022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曾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23]10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自我革命”这“第二个答案”对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重要意义。[24]

  从“一个答案”到“两个答案”是一个重要发展,开辟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两个答案”从内外两个方面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重要保证。第一个答案侧重于依靠人民从外部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以防止政府松懈。第二个答案侧重于依靠我们党从内部进行自我革命来提高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25]“两个答案”各有侧重,但辩证统一,从内外两个方面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两个答案”是我们党从党政两个角度对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进行的接续探索。第一个答案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探索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进行“窑洞对”时,毛泽东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执政,所以他当时主要是思考如何通过民主这条新路使政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以确保红色政权永不变色。第二个答案主要是从执政党自身的角度来探索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26]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七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表明,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党自身过硬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两个答案”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进行的接续思考。第一个答案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对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全国执政、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前瞻性思考。第二个答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在全国执政七十多年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进行的战略性思考。“两个答案”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接续思考和探索,是习近平和毛泽东跨越时空的对话,彰显了百年大党继续走好赶考之路的清醒与坚定,体现了我们党对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及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

  74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夺取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全国执政党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深刻借鉴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向全党发出了防止腐化变质的警示和告诫。尽管毛泽东已充分预见到我们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后面临的新考验和新挑战,并及时深刻地作出了预告和提醒,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党所处环境和地位发生的变化,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还是迅速滋长了居功自傲、贪图享受的思想,有的甚至走上了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犯罪道路。为“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27],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三反”运动这场反腐蚀、反腐败的伟大斗争,严惩了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代表的贪污腐化分子,向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28]。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后,“两个务必”发挥着重要的警示和保障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经受住了来自执政的考验,并涌现出一大批如王进喜、焦裕禄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模范党员干部。

  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历届中央领导人仍反复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1989年6月,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经验时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29]。1991年9月,江泽民到西柏坡考察时指出:“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糖衣炮弹’这个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关键是自己;我们只要不被糖衣炮弹击中,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30]随后,他又作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成员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两个务必”。2013年7月,他在西柏坡深刻阐述了“两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并强调“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32]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两个务必”。他指出:“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33]。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34]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务必”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理解及高度重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对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务必”。这是我们党洞悉历史规律、立足时代方位、把握时代大势作出的重大论断,体现了党的赶考精神的与时俱进,彰显了百年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使命担当。

  作为“两个务必”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三个务必”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基于我们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历史新坐标作出的,是“三个务必”的首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5]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此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并将其置于“三个务必”之首,旨在激励全党不断奋勇向前,继续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三个务必”的核心要点,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党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距离伟大目标越近,越要谨慎布局;取得的成绩越大,越要不骄不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任务十分艰巨,还远没有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们还要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提炼和升华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将其放在“三个务必”的核心位置,意在提醒全党务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三个务必”的鲜明特质,蕴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如今,中国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挑战、更艰难的障碍阻力和更猛烈的围堵打压。在重大风险和强大对手面前,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求得发展。面对艰巨伟大的使命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纳入“三个务必”,就是要告诫全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同时,时刻做好斗争准备,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在斗争中夺取胜利,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坚定必胜的决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郑重宣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对于激励全体党员在新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持续艰苦奋斗、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由上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顺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做出了新贡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敢于突破前人的政治勇气,为我们党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空间,开拓了新领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功绩,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和理解,把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1]《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11页。

  [2]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3]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页。

  [4]主要有桑学成、郭凯:《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的思路与习近平的新答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李丹:《习近平对毛泽东“自我革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南方论刊》2020年第12期等。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483页。

  [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3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5页。

  [8]《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7页。

  [10]《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57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12]《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13]胡锦涛:《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25日。

  [1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求是》2023年第17期。

  [1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求是》2023年第17期。

  [16]《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5页。

  [17]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求是》2023年第17期。

  [18]《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10-611页。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

  [2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6页。

  [2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6页。

  [2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59页。

  [23]《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2年1月1日。

  [24]参见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25]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求是》2023年第3期。

  [26]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27]《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0页。

  [28]《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2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

  [30]《西柏坡的掌声——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时刻》,《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

  [31]参见《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页。

  [3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求是》2021年第10期。

  [3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1页。

  [3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401页。

  [35]《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页。

  

  作者:张金才(1968—),山东德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