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江泰然: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 2019-12-23    作者:江泰然    来源: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作为党的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其内涵,须把握五个着力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比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早在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人大开幕词中就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57年5月,他又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2]可见,党的领导至关重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任何党组织、党员、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这就是“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容许枪指挥党”的原则等。在人民军队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和改革中,习近平发展了毛泽东的观点。他多次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除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党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那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中国历史上,将人民置于如此之高的地位,这是对人民作用和地位的肯定。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5]

  历史从来都是人民的历史,没有人民,便没有历史。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此后,毛泽东又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并且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信任人民,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7]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专访答问时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8]

  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真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真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都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9]这段话,突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不忘初心,并且将不忘初心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宣布成立,组长由习近平同志担任。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地方各级党委要多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下功夫。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专访答问时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10]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1]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12]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40年的改革开放,已使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改革正向全面深入推进。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13]

  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4]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5]他还提出了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将“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令人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6]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为此,习近平同志又强调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7]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对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自觉的升华和信服。只有文化自信,才是对道路、理论、制度发自内心和心悦诚服的自信;只有文化自觉,才是对道路、理论、制度清醒、理智的把握和践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8]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3月7日,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次把四个自信并齐的,是2016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2016年的“七一”讲话,习近平同志又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对文化自信加入了特别的阐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9]

  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布:“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20]他号召“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领导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他反对外国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到了80年代末期,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问题。1989年10月,他对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尊重对方的,胸襟开阔的。”邓小平认为,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就需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1989年12月,他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作为人民的国防,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军区别于历史上一切军队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本质规定。邓小平要求,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军必须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把我国国家安全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21]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同年4月25日,他又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2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十分紧要。4月15日,也成为《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此后,数十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讲坛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系统阐述了“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作为一个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负责任大国的领袖,习近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23]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理解其内涵,须把握以上五个着力点。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5]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

  [7]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2页。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页。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12]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3]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转引自《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289页。

  [14]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5]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16]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

  [17]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月6日。

  [1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19] 《人民日报》2017年1月6日。

  [20]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21] 任天佑、綦大鹏:《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军报》2017年4月17日。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30页。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538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