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从逻辑结构来看,包括理论精髓、主体内容和基本方略三个层次,其中理论精髓是核心层次,主体内容是表象层次,基本方略是实践层次。理论精髓是精神或者核心层面的概念,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一个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核心观点和基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只有准确把握其理论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主体内容,才能在实践层面有效推进其基本方略。而把握其理论精髓,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关文献等为文本,从价值、实践、逻辑等维度进行多视角考察。
一、价值维度: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核心价值,实际上是从根本上回答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党历经苦难、创造辉煌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不同场合的许多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价值依归、力量依托和成果所属进行了系统阐述,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一)发展为了人民
目的蕴含价值,决定方向。一个政党的奋斗目的是什么,决定了其核心价值和前进方向是什么。是否和人民站在一起,是否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一切革命、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站对了队,坚持了正确的奋斗目的。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为了谁而发展,是我们党推进各项事业必须首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时代内涵,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入了“人民基因”。一是将人民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高追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需要无疑是治国理政的最高目标价值所在。刚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他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他还多次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二是将人民立场作为改革的根本立场。对于如何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3]三是将人民需要作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他进一步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4]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将人民提升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高度,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的缘起和归宿。
(二)发展依靠人民
把人民视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类的全部历史恰恰并不是任何精神或者抽象观念的历史,它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而人民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背后悄悄地进行的,并且起着真正的推动作用。”[6]长期以来,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依靠力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过程中,同样鲜明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将工农群众视为开创历史的真正英雄。他指出,“历史并不是那些英雄宰相创造的,而是那些劳动者农民创造的”[7],“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在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邓小平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就。他强调:“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不仅蕴含着充分肯定人民对于党的事业的重要作用的理性光辉,而且渗透着要求尊重人民、集群众智慧的实践指引,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0],“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11]。这些生动阐述,充分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点明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基和动力功能。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找不到“共同富裕”或“共享发展成果”的概念或专门阐述,但马克思主义主张在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在生产力极大丰富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疑内蕴着丰富的“共富”“共享”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毛泽东曾强调:“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全体农民富裕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光明大道。”[12]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并不断丰富了“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一切工作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3]他还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4],“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5]。这些主张,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发展成果归谁所属的态度,而且将“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有机结合了起来,进一步厘清了“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过程逻辑与目标价值关系。
二、实践维度: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是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90多年来,我们党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
(一)深入实际看真情的调研思路
注重调研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调查研究十分热衷,认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16]。他们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并形成了以《工人调查表》为代表的调研报告,详尽地记录和分析了工人的劳动条件、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也高度重视调研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7]的著名论断,并在求学、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推崇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很有必要”。[18]对于调研方式,他反对大张旗鼓、劳师动众,主张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多角度、多渠道的调查;除了一般事先拟定的“规定动作”以外,还需要有“自选动作”,开展一些不事先部署、不作准备的灵活性调研,防止各种“表演式”、形式主义式的调研,以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习近平身体力行,不管到什么地方调研,都不摆架子、扑下身子,不管是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还是群众住所,始终贯穿着深入实际看真情的理念,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间,和群众开放式讨论问题,体悟他们的情绪和疾苦,聆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真正地“把准脉”,为“开好方”提供扎实的实证素材支撑。
(二)明晰责任抓落实的工作方法
知责明责方能履责尽责。习近平深谙此理。因此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部署当中,高度重视责任的明确,把明确责任主体和落实方式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对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他就强调“要有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以多种形式督促检查,指导和帮助各地区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19]。对于落实“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他要求“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20]。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包括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责任的落实,要求“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21]。可以说,明晰责任抓落实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
(三)崇尚实干看实效的工作作风
崇尚实干、注重实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基因。在履新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宣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3]。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十四次、二十一次、二十八次、三十二次、三十八次会议上,他反复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骨干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实效”[24]。在党的十九大上,他还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5]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提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6]。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工作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生效,无不深刻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干务求实效的治国理政鲜明品格。
三、逻辑维度: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以实现特定目的为目标而采用的思想手段和策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如果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道”,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是“法”,那么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就是“术”。习近平不仅多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在带领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也处处充盈着深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论。
(一)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统一
历史思维是指从历史视角来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指从长远和全局角度来分析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的思维方法。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统一,集中了两种思维的优点,拓展了思维的时空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统一。对于如何看待历史,他主张联系、辩证、统一的观点。在不同的场合,他曾指出,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170多年的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6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探索史,具有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习近平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获得治国理政良策。他强调:“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27]治国理政不仅需要在历史视野中把握规律和经验教训,而且要置于未来发展进程中思考趋势和方向。在2013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战略思维”一词。在此后的许多讲话中,反复指出了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他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三步走”战略等战略部署,生动体现了系统的战略规划、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的战略任务和具体的战略举措。
(二)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融合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维,强调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对立及互动关系;系统思维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是以整体性、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体现了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融合。其中的辩证思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两点论”。2012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29]二是统一论。对于个别人改革开放前后30年互相否定的言论,习近平提出“两个不能否定”,主张“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0]。三是协调论。习近平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充分彰显了其协调思维。在强调辩证思维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贯穿着深刻的系统思维。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31]。习近平在思考治国理政方略时,善于从系统的角度、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融合,实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的有机统一。
(三)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互动
创新思维是指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运用新颖的视角、方式、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思维;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创新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才能有依有据而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冲破思想束缚,形成新理念、新做法、新经验,才能更好地凸显实事求是的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而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良性互动。习近平高度重视创新,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2]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他都有过许多阐述。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33]同时,习近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34]可以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体现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优秀品质,贯穿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良性互动。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引。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方面面的理论精髓。把握这一理论精髓,就抓住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主线,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广州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
[3]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8页。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2页。
[7]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页。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9] 《邓小平年谱》(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0页。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页。
[1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2版。
[1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1页。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页。
[1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
[15]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1日,第1版。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17]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18]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第1版。
[19] 《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第1版。
[20]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第1版。
[2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人民日报》2015年6月28日,第1版。
[2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8页。
[2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4—107页。
[2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6]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8年1月1日,第1版。
[27]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第1版。
[28]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第1版。
[29]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12年12月7日,第1版。
[3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
[31]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第1版。
[32]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33] 《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 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5月29日,第1版。
[34]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