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和中国:21世纪的命运共同体
Belarus and China: a Community of Future for the 21st Century
[白俄罗斯]韦尔盖奇科·谢尔盖(Siarhei Viarheichyk)
韦尔盖奇科·谢尔盖,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参赞(2015—2019年)。
[摘要]相互信任以及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共同性是中白两国人民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相似的历史经历构成了两国合作交流的历史基础;共同的社会发展方向为两国开展合作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不断扩大的交流合作使两国的经济往来愈加紧密。
作为白俄罗斯驻华外交人员,我有幸成为白中两国间一系列重要事件的见证者。很早以前,我的生活就与中国关联起来。最初,我是对复杂而有趣的汉语产生了兴趣,并于2004年到北京进行学习。其后,我又曾两度在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共约7年半时间),此间白中两国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让我有机会可以客观地分析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历史及独特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不仅在我个人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甚至也影响了我亲属的生活选择。
我对中国的最初印象源自汉语学习,源自中文旧报刊阅读以及与曾到访过中国的朋友之间的交谈。2007年之后,我先后在白俄罗斯外交部地区司及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直接参与了发展白中两国关系的相关工作。
目前,白中两国关系达到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高水平。然而,我们经常听到的问题是白中两国关系如何达到这一水平以及为何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众所周知,白中两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差异巨大(白俄罗斯领土面积约20.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陕西省或湖南省面积;人口仅有950万,与中国海南省或深圳市人口相当);两国相距6000多公里,没有共同的边界;两国文化迥异。我曾经的领导、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基里尔·鲁德于2018年4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作演讲时曾从历史、政治和经济三方面谈及了白中两国人民为何有许多共同点、为何拥有共同的命运以及为何同向而行的三点原因。
一、历史
我们两国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均遭遇过外部侵略、在通往国家独立的道路上进行过艰苦探索、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国家的复兴和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白中两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而悲惨的印记。白俄罗斯曾被希特勒德国侵占3年之久,白俄罗斯人民在战争期间为自己的每一寸土地而战,约1/3的白俄罗斯人丧失生命。1944年7月3日白俄罗斯获得解放,7月3日也由此成为现代白俄罗斯的独立日。白俄罗斯现代历史学家明确指出,中国公民参与了白俄罗斯被占领土上的游击战,中国女孩朱敏(朱德元帅的女儿)的故事广为流传。1941年,朱敏与其他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的学生在被法西斯侵略者占领的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土上生活,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蒙受苦难的同时,给苏联游击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中国老一辈人通过《红樱桃》那部电影了解了她的事迹。为了纪念其功绩,白俄罗斯方面曾两次授予朱敏勋章(“白俄罗斯解放60周年”勋章和“白俄罗斯解放65周年”勋章)。遗憾的是,朱敏于2009年4月(白胜利日之前)去世,其勋章被转交给其家人。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还有前中国大使曾获得“白俄罗斯解放75周年”勋章。
苏联红军中的许多白俄罗斯人曾帮助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1939年苏联飞行员保卫中国领空的壮举、1945年8月苏联红军帮助中国解放中国东北的历史是举世皆知的。我的爷爷韦尔盖奇科·彼得曾是远东第一方面军独立摩托车旅的一名战士,在中国东北地区参加了对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为中国解放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也是为白俄罗斯独立而战的反法西斯同盟和反军国主义同盟的一员。白俄罗斯解放时他年仅19岁,应召参加红军。1944年,他参加了柯尼斯堡战役,其后又参加了远东的战斗。此外,白俄罗斯人也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当时几十万中国平民死亡。我本人出生在首都明斯克近郊的特罗斯特内兹村(该村庄因紧邻德国设立的纳粹集中营而为世人所熟知),法西斯分子曾在集中营里烧死来自欧洲各国的20余万人。对战争的悲惨记忆塑造了我们两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性格。
二、政治
中国是最早承认白俄罗斯共和国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1月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好朋友,相近的政治观点、趋同的价值判断将他们两人连接到一起。白俄罗斯和中国被称为“铁哥们”,两国领导人紧密的个人关系及每年举行的最高级别会晤营造出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打造出两国相似的发展之路。
2016年9月,白俄罗斯和中国决定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没有止步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持续发展外交关系。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增强,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人数不断增加,白俄罗斯在中国主要地区开设总领馆(2010年在上海开设;2018年在广州开设;2020年拟在重庆开设)。
白中两国在国际组织(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也是白中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例证;白俄罗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观察员国;白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与白俄罗斯总统提出的“加速一体化进程”高度契合;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东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白俄罗斯具有集装箱运输枢纽的区位优势,欧亚大陆上的多边贸易也由此更加活跃。
三、经济
鉴于白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体量差异巨大,专家通常更重视两国经济的质量。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白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为19960美元,在世界各国中位居第71位,中国的这一数值为18210美元,位居第77位,这表明白中两国均为中等收入国家。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根据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数据,白俄罗斯位居第37位(2018年为第38位),中国位居第46位(2018年为第78位)。如上所述的经济相似性及经济特点使两国能够共同发展并沿着相同道路前行。
2010年以来,两国一直在推动规模巨大的合作项目,即中白巨石工业园项目。
该工业园占地112.5平方公里,享受特殊的法律制度安排。该园享有的税收优惠制度可持续至2062年,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该园生产的产品可在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市场上销售,迄今已有56家企业入园,不仅有白中两国的企业,还有来自俄罗斯、美国、欧盟和以色列的企业。2019年7月2日,在巨石工业园举行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展论坛,该论坛强调了巨石工业园是融合欧洲和亚洲经济利益的平台,是“一带一路”上的明珠。白中两国均致力于将工业园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空间中最具竞争力的平台,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在工业园实行离岸交易的可能性,并将交易向中国、欧盟等国开放。
白中两国每年货物与服务贸易额为35亿—40亿美元。据白俄罗斯统计数据,2018年白俄罗斯对华出口额为4.82亿美元,进口额为31.58亿美元,白对华贸易逆差为27亿美元(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白方不仅需要自华采购消费品,还需采购白中联合企业的配套设备)。
白中还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得益于中方贷款及在白的中国企业,白能源、道路建设、水泥及木材加工等行业均实现了现代化,首都明斯克还建有北京饭店。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太成功的项目。现在,白中两国都在改变增长模式,从以数量为重转向以质量为先,因此2016年两国国家领导人决定将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由信贷改为投资—投资巨石工业园。如果考虑到直接投资与GDP的相互关系,那么中国对白投资巨大,在过去3年内约投资4亿美元。
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向白俄罗斯提供无偿技术援助。在过去的12年内,双方完成了总价值达1.25亿美元的8个项目,并正在继续落实总额为9500万美元的其他项目,即在12年时间里,白俄罗斯共获得总额达2.25亿美元的中方技术援助。到2023年,我们将使用中方的无偿援助在白首都建造国家足球体育场和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为落实上述项目,中方将向白方提供2.25亿美元资金。如此宏伟而雄心勃勃的项目将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标志性项目。
白中两国的服务贸易在数量和质量上也达到了新的水平。2018年在中国举行了白俄罗斯旅游年活动;白俄罗斯与中国大陆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中国公民可在30日内在白境内短期停留),白俄罗斯与香港和澳门地区也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白俄罗斯为中国游客修建了基础设施,在诸如机场、银行、博物馆、商店等地添加中文标识,打造中文环境;北京至明斯克已开设有直航,还开设了兼有白俄罗斯传统菜肴和中餐的餐厅,此外,白方还为中国游客打造了专属的旅游路线。
2019年是白中两国教育年。双方签署了新版的互相承认教育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政府间协议;白中两国正在实施的教育项目超过200个,每年有超过2100名中国学生进入白高校学习,最受欢迎的专业为经济、法律、计算机、音乐。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安全、花费低廉、教学质量高、有机会在白中企业就业是在白俄罗斯学习的最主要优势。目前,在白俄罗斯共开设有4所孔子学院和7间孔子课堂,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已经作为示范孔院。有近800名白俄罗斯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设有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的高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和四川大学。不久前,中国开设了白俄罗斯语教学课程,这一切均表明中国人民希望了解白俄罗斯这一遥远国家的民族心态和文化的良好愿望。
总而言之,白中两国人民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不是彼此之间的差异,而是彼此间的相互信任,是彼此之间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