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国际战略、外交工作及国防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调整和改善,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和平时期的发展轨道,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展开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明显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本届年会的论文中,浙江林学院程珂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估计与中国工作重点的转移》,阐述并分析了邓小平在新时期对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的新判断。当代中国研究所丁明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以中苏关系正常化为例》,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新时期外交战略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中国研究所张勉励的《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调整与改革述论》、石善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开拓与创新》、任晶晶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通向和谐世界的康庄大道》,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新时期外交工作、对外援助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创新与发展。苏州大学王玉贵、李婧的《邓小平与新时期的中美民间外交》、当代中国研究所王巧荣的《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罗燕明的《从〈卡特日记〉等看中美建交中有关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基本事实——驳少数人对邓小平的诬陷和攻击》,以科学的实证分析阐述了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李群英的《从中非关系50年的发展看当前对非工作在中国外交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做出了系统回顾和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研究所叶张瑜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对台政策与祖国统一大业》,阐述了新时期对台政策调整的历史进程及其产生的重要历史作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军事科学院张树德等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牛力等的《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伟大创新》、国防大学董志铭等的《试析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军队政治工作指导方针的三次调整》、当代中国研究所姬文波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国防科技大学刘祖爱的《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从国防和军事指导理论、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国防科技发展和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新时期以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本届学术年会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会议的研讨和交流,大家加深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历史地位的认识,推进了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鲜明历史特点和宝贵历史经验的研究,增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本届学术年会的顺利举行,离不开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