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提法和中央个别领导同志的意见、对中央和中央宣传领导部门人事调整的建议等重大现实问题。
鉴于会议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会议开始不久后出访回国的邓小平,与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力促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对与会代表所提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宣布对天安门事件、“二月逆流”、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案、彭德怀问题、陶铸问题、杨尚昆问题予以平反,决定撤销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全部文件,将康生、谢富治的问题交由中央组织部审理,对地方性重大事件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这次会后,胡乔木在小组发言中又提出,真理标准问题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政治问题,建议华国锋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作一个结论,以便统一全党思想,澄清国内外各种猜测。于是,华国锋在第四次全体会议(即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就提出“两个凡是”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对没有能及时解决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分歧作了解释。
会议对原有议题的突破和取得的进展,使邓小平会前所准备的讲话稿也显得不再适用。会议临近结束时,他针对会议内外出现的新情况,亲自草拟了讲话提纲,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为的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要研究经济建设上的新情况,解决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改革上的新问题等。这篇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会议做出了深刻总结,为全党指明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因此,在事实上成为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三中全会原定议题是审议通过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后提交的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和1979~1980年的计划安排,选举产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但事实上,它除了上述内容外,主要是学习讨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确认中央工作会议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及增选和增补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
其次,会议持续的时间长,解决的问题数量多、分量重。
中央工作会议于1978年11月10日开始,原定开20多天。三中全会原定与中央工作会议间隔10来天,在12月10日召开,会期3天。但由于工作会议讨论十分热烈,不断有新问题提出,使会议结束时间一延再延,实际开了36天。三中全会则紧接着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两天后召开,会期也比原计划延长了2天。两个会加在一起共有41天,如果把它们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月12日陈云在小组会上发言算起,到11月25日华国锋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宣布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平反决定,共14天,可以看做是发动阶段。其间主要讨论历史遗留问题,也涉及对个别中央领导同志的批评。
第二阶段从11月26日到12月13日的小组讨论,共18天。可以看做是深入阶段,其间主要议论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情况,对中央个别领导提意见,对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宣传领导部门的人事安排提建议。
第三阶段从12月13日下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到12月15日下午工作会议结束;再从12月17日三中全会召开小组召集人会议,到12月22日三中全会闭幕会增选陈云、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补黄克诚等9人为中央委员,以及通过全会公报,共7天,可以看做是总结阶段。其间主要讨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酝酿增选、增补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名单,同时继续发表前两个阶段没有讲完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