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 2011-10-13    作者:程中原    来源: 2009-11-13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五次,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鲜明地划清是非界限,指出哪些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东西“不能搞”。在所有制方面,既不能脱离生产力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在分配制度方面,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政治方面,不能削弱人民民主专政,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在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第六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发表谈话(通称“南方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进一步指明改革的意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强调:“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他又强调:“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他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意见,邓小平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在经济特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邓小平指出: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肯定“特区姓‘社’不姓‘资’”。

  同时,邓小平又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止二十年。”“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邓小平还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还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他还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他还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