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和一系列精辟论述。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9)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提出了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如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思想,坚持把我军建设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实现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8页。
(10)关于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的理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外交工作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绳;超越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大力改善周边环境;坚持“三个世界”理论,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同上书,第363页。;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
(11)关于“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的理论。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60页。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一国”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基础和前提;“两制”就是在大陆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在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12)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他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依靠力量越来越广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三个层次的依靠力量:一是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力;二是依靠人民的团结合作,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三是依靠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3)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地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邓小平说:“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同上书,第3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