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邓小平的主张相呼应,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也针对“两个凡是”撰文,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毛泽东思想。8月,聂荣臻在提交中共十一大的书面发言中指出:实事求是的作风,是毛泽东在同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和各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就要坚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要掌握精神实质,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基本原理当作行动指南,坚决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词句当作脱离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教条。”《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红旗》1977年第9期。9月28日,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的文章也强调:“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那末,我们就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成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者,我们的革命工作就要陷于失败。”《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页。
当“两个凡是”还在束缚人们头脑的时候,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振聋发聩的言论,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共鸣,人们开始思考怎样“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毛泽东决策和指示的正确或错误。经过多方酝酿,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经胡耀邦审定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天,新华社播发全文,各地报纸随后转载。这篇文章是对“两个凡是”公开挑战的信号,全国以此为起点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成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动员令和开始曲。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内涵时又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同上书,第143页。
12月18~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用邓小平上述讲话精神统一了全党认识,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他的卓越领导,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的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任何人,始终坚持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同志历来对自己的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9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实事求是地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取精用宏,以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