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和灵魂。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宝贵经验做出“十个结合”的总结,是它的一个突出亮点。报告通篇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红线,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庄严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开拓奋进。我们学习、掌握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要牢牢抓住十七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
一、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指明方向道路问题的实质是方向问题。道路正则方向明,道路歪则方向偏。所以走什么道路,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必须首先弄清楚的最紧要问题。选择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要遵循两个总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二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两者相统一,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就有道路之争。“左”倾教条主义者无视中国的特殊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公式或词句指导中国革命,搞了一条城市武装起义的冒险主义道路,使革命一度几乎陷入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选择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使革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民主革命胜利后,我们实际上面临着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抉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否弃种种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毅然决然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怎么搞,也面临一个道路选择的问题。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起初我们曾照抄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试图走苏联模式的道路。但这时苏联模式开始暴露出严重弊端,继续按图索骥地以它为标本搞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此路不通。毛泽东于是及时总结国内外经验,提出要以苏为鉴“进行第二次结合”,制定“自己的建设路线”,以求“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后来主要因受“左”的干扰,这一探索即偏离科学的轨道,而为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探索所取代,发生了“大跃进”的重大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严重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一波三折,迂回徘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轨道上重新进行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否始终不渝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盛衰兴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