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十七大报告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志对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感到不好理解。笔者认为,这与只看到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对毛泽东“走自己的道路”的继承,而没有看到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发展与超越有密切关系。“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但“走自己的道路”并不等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试从邓小平对毛泽东“走自己的道路”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来探讨邓小平对“走自己的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一、站在“毛泽东的肩上”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毛泽东逝世之后,如何对待毛泽东的“遗产”,特别是毛泽东“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遗产?这个问题立即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当时大体上有三种态度和做法:一种是坚持“两个凡是”,这种僵化的态度和做法,不可能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区别开来,也不可能把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去看清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一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种态度和做法,从否定“文化大革命”到否定一切,同样不可能将毛泽东的功绩与他的错误区别开来;一种是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做法,即把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同他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邓小平从反“左”、反右两个方面对“两个凡是”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两个凡是”的态度和做法一出台,邓小平就坚决果敢地进行了批评和抵制,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他认为,“两个凡是”的态度貌似拥护毛泽东思想,实则违反毛泽东思想,照“两个凡是”去做必然损害毛泽东思想。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直陈“两个凡是”的严重危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同上书,第143页。后来,邓小平发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所谓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方针办。”《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8页。
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态度和做法,邓小平也给予了坚定、及时的揭露和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怀疑甚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对此,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他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同上书,第172页。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诬蔑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目的是要全盘西化、反对党的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说:“自由化是一种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229页。
“两个凡是”是站在“毛泽东的背后”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做法,资产阶级自由化是离开“毛泽东的基础”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做法,邓小平是站在“毛泽东的肩上”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他重视将毛泽东思想同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正因为站在“毛泽东的肩上”,邓小平才能沿着毛泽东“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继续前进;正因为站在“毛泽东的肩上”,邓小平才能比毛泽东看得更高、望得更远;正因为站在“毛泽东的肩上”,邓小平才能既继承毛泽东又发展并超越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