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成功最可靠的保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这是中共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出的完整概括和科学表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分不开。
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6年,中共八大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得出了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但是,随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又否定了这一正确认识,结果导致中心任务移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邓小平在1979年党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182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同上书,第182页。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页。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和重申了这一科学论断。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仍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初,邓小平又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纳入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内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提法奠定了基础。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同上书,第138页。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87年6月和7月,邓小平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了深刻阐述。他说:“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4页。他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 中共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做出了完整的概括和表述。中共十四大重申了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它正式载入党的章程。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仍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并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了同这条基本路线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一整套方针政策,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