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
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众多新概念、新理论,从而实现了若干重大理论创新。
1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十二大报告在总结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在此基础上,十三大报告通过总结9年的改革开放,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阐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各自地位和“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0条基本经验。
2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同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起,被理论界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理论。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内容十分丰富。
(1)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类全球化潮流、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弊端等,都要求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对此都作了阐述,其中以十三大和十七大报告阐述得最多、最深刻。十二报告只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十三大要作的报告将从理论上阐述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是十三大的主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6页。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闭关自守只能越来越落后”。《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3页。 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十七大报告又一次把“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为大会的主题之一,再次强调:“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2)改革开放的性质
邓小平一再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时期六次党代会报告,特别是十三大、十四大、十七大报告就此做出了更为深入、详细的判断。十三大、十四大报告都指出: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又一次革命,一场新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它不是要改革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同上书,第7、2页。相对于邓小平生前和以往党代会报告的论断,十七大报告在“革命”之前加了“伟大”,在“动力”之前加了“强大”,表明党对改革开放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肯定。
(3)改革开放的目的和目标
关于改革开放的目的,邓小平和我们党最初的提法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曾明确提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1998年12月,江泽民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提出: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83页。。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和经验的积累,党对改革开放目的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到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4)改革开放的成就
党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肯定严格说来始于十三大报告,此后历次党代会报告和江泽民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都对此作了专门论述。其概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微观层面具体阐明了党领导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祖国统一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二是从宏观层面揭示了改革开放对我们民族、人民、国家和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后者而言,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经济活跃起来……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积极变革,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开始成为潮流”,“这九年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十四大报告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 “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同以往的评价相比,十七大报告不仅从纵向比较中肯定了改革开放对我们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所起的推动作用,而且树立世界眼光,从横向比较中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世界少有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