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改革开放与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发布时间: 2011-10-13    作者:刘维芳    来源: 2011-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

  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以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1982年,国家成立劳动人事部,在部分地区、部门开始进行干部招考、聘用、考核、培训等改革探索。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为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科学竞争的机制奠定了基础。2000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原则。2002年7月,中共中央颁布经过修改完善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条例规定要实行干部免职制度、辞职制度、降职制度、聘任制度和试用制度。对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或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超过1/3,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应当免去现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法》是中国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2006年8月,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三个法规文件,分别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做了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做了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做了规定。三个法规文件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对象、范围上有了制度性规范和实质性突破。《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解决了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干部流动过慢的问题,加大了干部新老交替的力度。上述三个法规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彻底退出中国的政治舞台。

  2 解决了中央领导集体平稳过渡问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领导基础

  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与华国锋的新老交替,经历了“文革”造成的十年内乱,特别是经历了“天安门事件”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这样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华国锋与胡耀邦的新老交替,经历了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开端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总之,以往的新老交替,都是在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之后,作为政治斗争的结果完成的。

  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以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此后中央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1989年6月23~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班子。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结束过去实际上存在的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实现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急流勇退,离开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全面主持中央工作。2004年9月16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江泽民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又一次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中央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领导基础。

  3实现了干部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干部终身制的废除,为中青年干部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条件。此后,中国的干部队伍在年轻化和知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1980~1997年,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年龄逐年下降,文化层次显著提高。据统计,1980年,省级党委班子成员中高等学历的干部人数为79人,仅占1552%。到1997年,省级党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为91人,占2292%;大学本科220人,占5542%;研究生为61人,占1537%,三者相加,具有高等学历的干部人数共计372人,占9371%,是1980年的6倍多。1980年,省级党委班子成员中初中以下248人,占4872%;到1997年仅为6人,占151%。《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7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5页。在地级党委班子成员中,1980年,有高等学历的干部人数为186人,占401%。到1997年,增加到3937人,占917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由1980年的3479人,占7504%,下降到42人,仅占098%。《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7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0页。 在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中,1980年,具有高等学历的干部834人,占327%。1997年上升为24012人,占8529%。初中以下学历的干部人数则由1980年的7956%下降到1997年的201%。同上书,第1246页。在各级干部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干部的平均年龄逐步降低。1980年,省级、地级、县级党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是6135岁、5506岁、4855岁;到1997年,则分别为5525岁、4990岁和4365岁。同上书,第1236、1242、1248页。

  省、地、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和受高等教育程度对照表

  〖BHDFG10mm,FK24mm,KF]平均年龄受高等教育比例1980年1997年1980年1997年省级6135岁5525岁1552%9371%地级5506岁4990岁401%9171%县级4855岁4365岁327%8529%

  干部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中也有较为集中的表现。以改革开放后历任的几位国家主席为例,1983年,李先念当选为国家主席时已74岁,他是职业革命家出生,具体的教育程度不详。1988年,杨尚昆当选为国家主席时已81岁,他曾在上海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93年,江泽民当选为国家主席时67岁,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电系,是新中国少有的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国家领导人。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的胡锦涛当选为国家主席,时年61岁。

  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改革,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一批批中青年干部的就任,反过来又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并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必要的组织基础。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也正是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意义所在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