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执政兴国,首先必须把自身建设好。搞好执政党建设,党才能拥有健康的肌体、强壮的体魄,抵御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才能提高战斗力、凝聚力,保持生机和活力,党在执政时才有号召力、影响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6页。中国共产党六十余年的执政实践,充分证明了江泽民的这一精辟论断。本文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求对当前的执政党建设有所借鉴。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执政党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着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人民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的共同基础,是各项工作前进的指针;还因为党的政治路线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党的宗旨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又因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决定党的组织路线的,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保证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因此,执政党建设只有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党自身才能巩固、发展和更加成熟。反之,如果脱离党的政治路线孤立地建设党,党的建设就会丧失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以后,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建设、发展生产力。建国后的头七年,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所确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以及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党的生活也生气勃勃。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任务就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我们的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从而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遗憾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一以贯之地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处理政治和经济、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逐步走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文革”中更把以“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为核心内容的“五十字建党纲领”载入九大党章,要求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要适应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需要,在党内人为地、无中生有地制造阶级斗争,给执政党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削弱和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认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紧迫地摆在我们党的面前。1980年2月,邓小平提出要认真思考和解决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的问题。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的建党思想,明确规定“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接着邓小平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这个建党目标反映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使命,它把党的建设同党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路线联系起来,同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联系起来,同党在新时期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实现了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完整科学地阐明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根本问题。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都重申和坚持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党,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强核心的目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对党的建设总目标作了更全面的概括:“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两种表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建设党,才使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党自身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崭新的面貌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执政党建设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党要管党,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管党员,就是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管干部,就要坚决执行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权限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实践证明,党委如果不尽职尽责地抓好党的建设,放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贯彻实现,党的组织就会涣散,丧失战斗力,甚至发生蜕变。
贯彻党要管党的原则,必须认真执行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和一贯方针。在新时期,我们党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尤其要从严治党。如果治党不严,降低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对不良思想、行为听之任之,只会误党误国。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必须贯彻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这就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就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就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坚决克服党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和领导上的软弱涣散状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就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全党的表率。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首先治理好领导干部,才能在广大党员中产生影响力,具有说服力。因此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定要严格把关,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把上下级监督和同级监督相结合,把软性监督和硬性监督相结合,对权力授予过程、权力运行过程和权力运行结果进行自始至终的全方位监督,形成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坚持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从严治党的一整套制度,才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一要深化领导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不断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办法,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人才培养,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三要深化监督制度的改革,健全和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
坚持从严治党,还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党的纪律极为重要。它的政治作用,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严肃党的纪律,是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增强党的纪律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要克服执纪不严的问题,对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要严惩不贷;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不论涉及哪一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真正搞好执政党建设。
三、执政党建设要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环节
党的作风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表现,人民群众是通过党的作风来判断党的性质、判断党究竟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的。从根本上说,党风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的好坏决定着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这是一个与党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问题。陈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意识到端正党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邓小平同样对党风问题深怀忧虑。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403页。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们的忧虑在世界上资格最老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印证。经历了九十三年风雨历程的苏联共产党,竟然顷刻瓦解;创造过辉煌成就的社会主义大国,竟然瞬间解体。苏共的垮台、苏联的解体,西方的和平演变仅仅是诱因,其本质原因是权力腐败。“可以说,搞垮苏共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反共分子,而是苏共党内的腐败分子。”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苏共垮台的教训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党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切实解决党风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同样会遭到亡党的厄运。有位民主人士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说:“谁能打倒共产党?谁也不能打倒共产党!只有共产党内部腐败,才能不打自倒!”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页。这话虽然听着刺耳,但说的是肺腑忠言。当前,党和政府之所以威信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优良的党风离人民群众愈来愈远,一些党政干部的作风甚至极度败坏。在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鱼水”状态变成了“萍水”状态甚至是“水火”状态,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事实。
因此,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当前,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党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以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在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要突出创新的理念,要坚持勇于探求真理的革命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次要营造民主的环境,要在全党造成鼓励探索、敢于讲真话、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只有如此,才能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内蔚然成风。
第二,加强和改进学风。党的执政经验说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要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做表面文章的本本主义倾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学习理论是为了解决问题,空谈理论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风只会误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和研究理论,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才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良好学风。
第三,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工作作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二者已经成为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严重祸害。全党上下必须狠刹这股歪风。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严格禁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要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全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
第四,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改进党的领导作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凡属政策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要按照规定程序,在党委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坚决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好人主义。
第五,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一个党员干部如果生活作风出了问题,其他方面的作风必定好不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诱惑很多,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很现实的考验。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领导干部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六,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是作风不正的极端表现。对于践踏党的纪律、损害党的形象的各种腐败分子,无论职务有多高,无论过去功劳有多大,都应该像处理建国初期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的案子一样,一点不能手软,坚决果断地给予严厉惩处。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依靠发展民主、推进法治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要通过体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关键是要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要真正树立监督机构的权威,要让人民群众和新闻界介入监督序列。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验党的作风建设成效的最重要的尺度,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要树立“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正确导向,这样,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一定会收到“党风正、民心顺、国家兴”的效果。
四、执政党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千秋大业在用人。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它看作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领导全国人民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需要,是当前党所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所要达到的要求是: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第二,具有开阔的眼界,熟悉国情,了解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开拓前进;第三,具有开阔的胸襟,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第四,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第五,具有优良的作风,廉洁勤政,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谦虚谨慎,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只要我们党建设起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国内外各种挑战,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大力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把干部工作变成“阳光工程”。当前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开来,对上负责高于、优于、先于对下负责,对上唯命是从,对下敷衍塞责,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干部是由上级任命的,官员头上的“乌纱帽”攥在上级领导手中,群众的意见左右不了干部的升降沉浮。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动摇党的根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干部选拔机制。要实现由“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在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不断扩大干部工作的视野。要实现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和“多数人参与选人”的转变,坚决杜绝“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要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淘汰更新机制。通过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把干部工作从单一的伯乐相马变成群众议马、赛场比马,形成万马奔腾、公平竞争的新局面。在县级以下干部中要逐步扩大直选的范围,改委任制为在党的领导下的民主选举制,让老百姓真正能主宰干部的政治命运。
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一要树立“全程化”监督意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干部监督体系,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作用。二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和诫勉制度,并且要研究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弹劾罢免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推荐、考察、决策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当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任人唯亲、封官许愿、拉帮结伙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搞贿选、买官卖官,害命谋官的案件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选作风好的人,用好的作风选人,用好的制度选人,真正把人选准用好,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是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党自身建设搞不好,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都要高度重视执政党建设,要深怀忧党之心,坚决反对腐败,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只有这样,党才能在执政过程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