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四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邓小平“不折腾”思想的实质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发布时间: 2015-12-29    作者:冷兆松    来源:国史网 2015-12-29
  字体:(     ) 关闭窗口

  邓小平论及“不折腾”的主要文献有三篇:《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摘录了其中两篇论及“不折腾”的内容[1]。可见,邓小平关于“不折腾”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重要的。 

  一、“不折腾”是对改革开放前31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篇文献,是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邓小平第一次论述“不折腾”的思想。 

  (一)在这篇文献中,关于“不折腾”的提出,邓小平讲了两个观点,即:“不折腾”是由陈云提出来的;“不折腾”正确地总结了中国31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负责财经工作,提出了调整方针” [2]。“不折腾”的主张,就是陈云在提出经济调整方针的同时提出来的。 

  《陈云传》披露了如下详细史料:1979年3月14日,李先念、陈云联名致信中共中央,信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陈云起草的。陈云写道:“我们对目前和今后的财经工作,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 

  “(二)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三)现在的国民经济是没有综合平衡的。比例失调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四)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 [3] 

  这条史料表明,“不折腾”是陈云在1979年3月14日向中共中央提出的。1980年12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了陈云关于不折腾、要调整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这对于我们摆脱经济领域“左”的指导思想的长期束缚,“对于我们渡过困难,使经济建设走上正确的轨道,具有重要的作用”。[4] 

  所以,邓小平在这篇文献中说:陈云提出的“不折腾”的主张和经济调整方针,“正确地总结了我国三十一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确实犯过不少错误,包括严重的错误,其间几经折腾,使人民受到了不少损失,也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5] 

  (二)在这篇文献中,结合经济调整与改革方向的关系,邓小平阐发了关于“不折腾”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即:改革的步骤和节奏可以变动,但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向,不能有任何改变;改变,就是折腾,就会引起广大群众和干部的担心和害怕 

  1979年3月陈云提出“不折腾”的想法,一是对改革开放前30年新中国经验教训的总结,二是用来说明经济调整的必要性和指导经济调整。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折腾,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加之“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两年中我们没有摸清情况,追求“洋跃进”、高指标、瞎折腾,各种重大的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全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局面。所以,陈云向中央提出进行经济调整、不要再折腾的建议。但是,当时全党对经济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很不统一,“因全党认识很不一致,也很不深刻,所以(经济调整方针——引用者注)执行得很不得力”。 [6]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发表了这篇讲话。这篇讲话重点是统一认识、进一步贯彻经济调整的方针,但是,考虑到大家担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改变,因为31年历史上的多次折腾大家怕了。邓小平也明确论述了经济调整绝不会改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这个重大问题,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他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四月提出了调整,同时也提出了改革、整顿、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一方面衷心拥护党的这些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也担心政策什么时候会变。他们这种怕反复、怕折腾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7]“这次调整,是不是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呢?决不是。”[8]“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意见,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是要抓调整,改革要服从于调整,有利于调整,不能妨碍调整。改革的步骤需要放慢一点,但不是在方向上有任何改变。”[9] 

  (三)在这篇文献中,邓小平得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即: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方针,不反复、不折腾,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 

  邓小平说:“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的安定,这都是为了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方针。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方针,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10] 

  二、“不折腾”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两个不变”,绝不仅仅是“一个不变” 

  1986年12月30日《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4月16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这两篇文献,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对“不折腾”形成了新的重大的发展,反复论述了“不折腾”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两个不变”,而绝不仅仅是“一个不变”的重要思想。 

  (一)在这里,邓小平用“不变”来解释“不折腾”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办法 

  “折腾”的本意,就是变来变去,反复无常。“不折腾”,就是不变,不要反复无常地变来变去。 

  (二)在这里,关于“不折腾”,邓小平发展出两个新的重要的思想观点 

  邓小平说:“如果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再来一次折腾。”[11]“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希望中国大陆变成资本主义,叫做‘全盘西化’”。“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证整个政策不变,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如果这些都变了,我们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没有希望了……这个‘不变’的问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我们要用事实证明这个‘不变’。”“中国的政策基本上是两个方面,说不变不是一个方面不变,而是两个方面不变。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人们只是说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不是变了,但从来不提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变了,这也是不变的嘛!”“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老早就确定了的,写在宪法上的……看中国的政策变不变,也要看这方面变不变。”[12] 

  关于“不折腾”,邓小平在这里发展出两个新的重要的思想观点。一是“不折腾”,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不变”。二是“不折腾”,绝不仅仅是指改革开放这“一个不变”,绝不能忽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不变”。邓小平提醒说,人们往往只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不是变了,但从来不提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变了——这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如果这些都变了,我们要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没有希望了。 

  (三)这“两个不变”,实际上就是后来在邓小平主持下,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 

  1987年7月,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13] 

  1989年5月,邓小平说:“我这一生……对国内工作的参与,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以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4] 

  三、“不折腾”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15]“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16] 

  赵紫阳、胡耀邦这两任总书记“都失败了,而且不是在经济上出问题,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跟头。这就不能让了”。[17]由此可见,邓小平不但重视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这个“不变”,而且也同样高度重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不变”。联系到1986年和1987年邓小平曾说过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就是再来一次折腾,可见“南方谈话”中的这个思想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四、警惕一种片面倾向 

  从1980年、1986年、1987年到1992年的不断发展历程看,邓小平“不折腾”的思想是一贯的和丰富的。 

  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论及“不折腾”时,重点论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改革开放之前31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论述经济调整与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的关系。1986年和1987年邓小平第二次、第三次论及“不折腾”时,重点论述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两个“不变”。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至此,这就把“不折腾”的思想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在地联系起来。 

  邓小平“不折腾”思想的关键精神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不折腾”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一般都没有注意到邓小平两个“不变”的论述,只提改革开放政策这一个“不变”、一个“不折腾”,忽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不变”、这个“不折腾”。这个片面理解必须纠正,这是邓小平早在1986年、1987年就特别提出需要予以警惕的一种片面倾向。 

  五、中共十八大对邓小平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中共十八大对邓小平“不折腾”与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中共十八大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把“不折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联系在一起,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三个自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道路、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重要的信念基础。其次,中共十八大首次把“不折腾”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意义重大。 

  (一)把“不折腾”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联系起来 

  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蓝图和奋斗目标。[18]《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这是对3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30年,也是折腾最少、稳定最多的30年。我们不能折腾,因为30年改革开放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19] 

  2008年12月胡锦涛的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不折腾”思想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化,其内容不但包括陈云、邓小平关于“不折腾”的全部认识,而且丰富、扩展和深化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又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关于“不折腾”的认识,把“不折腾”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联系起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 

  树立“三个自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道路、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重要的信念基础,是对邓小平“不折腾”和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二)“不折腾”载入中共十八大报告,意义重大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不折腾”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其意义非同一般。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历来是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起草、修改、审议、定稿的全过程都受到中共中央和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了多次严格推敲。 

  “不折腾”的思想载入中共十八大报告,表明从1979年3月陈云提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再经过邓小平的全面发展,到中共十八大的时候已经比较完备和成熟了;表明“不折腾”思想已经成为中央和全党的共识,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成为中央和全党的共识;表明这种共识不允许反复,不允许折腾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490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页。 

  [3]《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6~1557页。 

  [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08~626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356页。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4页。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358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4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219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249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1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19]本报评论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七》,《人民日报》2008年12月30日。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