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一、为什么要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列主义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成功的道路可以效法,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是全新的课题,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为此,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接力探索。胡锦涛在报告中总结道: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既然是探索,就必然会有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就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失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惨重的代价。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通过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学习,会进步得更快。毛泽东也讲过:不要把错误单纯看作是一种耻辱,要同时看作是一种财产。这既是辩证思维,也充满了对历史进步的自信。研究党的历史,应当直面过去的历史教训,特别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付出过惨烈代价的历史教训。正如邓小平所言:“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对于这段名言,一些人有理解的偏差。其实,这句话的论点并不是赞许“第一次吃螃蟹的人”,而是强调“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
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亦应持这种态度。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都是应正确地加以总结,无论是正面经验还是反面经验,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吸取“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历史教训;要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探索结果。同时对于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都应给予尊重。不但佩服“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更应“极端感谢”吃蜘蛛的人。
2.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能够一次次夺得胜利?为什么后发的中国,能够续写一个又一个奇迹?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而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如胡锦涛所言:“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如何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1.一以贯之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一以贯之地紧紧抓住这个主题,薪火相传,接力推进,反映在政治报告的篇名中都用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词:
十三大的政治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的政治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的政治报告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的政治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十七大的政治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的政治报告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自十三大以来的政治报告都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表明中国共产党决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对此,胡锦涛在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总结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首次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那以后,他多次强调;在十八大上,他又一次告诫全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体现了党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宣示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不动摇”强调的是执政方向问题。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表明,干扰、动摇甚至破坏党的正确路线的阻力与因素经常存在,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因此,要牢记党的正确路线曾经被干扰的惨痛教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和考验,都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不懈怠”是一种工作态度与历史责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深刻的变革,前途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因此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历史责任、鞠躬尽瘁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发展意志来克服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越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不折腾”强调的是执政能力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又经历了许多痛心的教训。教训之一就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的乱折腾与瞎折腾,花了不少冤枉钱,走了不少冤枉路,耽误了不少极其宝贵的时间与机遇。吸取这个教训,避免乱折腾与瞎折腾,就要努力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执政精神。
3.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创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四个全面”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第二,“四个全面”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第三,“四个全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第四,“四个全面”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障。“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4.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这一铿锵有力的话,振奋人心、指引方向!
“三个自信”这一全新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力量。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崇洋心理和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西方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优于中国,不加分析地肯定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甚至把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视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路径。学术界也出现了一种简单搬运西方理论的倾向,不顾具体国情和时代条件,用西方理论评判中国现实、注释中国问题,或者用中国经验来证明西方理论范式的“普适性”,甚至离开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就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三个自信”的提出,有助于矫正这种不良偏向,破除对西方的话语依赖与话语崇拜,掌握中国话语的主动权。
成功与信心相辅相成。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一个一个的成功,一个一个的胜利积累而成。我们之所以能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辉煌成就筑牢了自信的根基。
信心可以加速取得成功,取得胜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应有的自信,必将失去斗志,松松垮垮,怨天尤人,无所作为;反之,如果树立起信心,就能振作精神,奋发图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自觉性,成就一番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