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宋月红:“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 2017-12-19    作者:宋月红    来源: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接力探索、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系统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起共同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把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全面的战略高度,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与确立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所规定的,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条基本经验。把从严治党提高到“全面”的理论与实践高度,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统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明主题、总体布局和根本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起,就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出要突出抓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六个方面工作。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表示要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他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不变的信条;怎样从严治党,又是与时俱进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对从严治党作出新论述。2012年12月4日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3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大会上指出,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他针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明确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全党要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6月30日,他还在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10月8日,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以此为起点继续探索从严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会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他在调研中指出,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次被统一起来加以整体表述。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2015年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并从理论上形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丰富和发展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涵与原则。(1)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各领域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首要的是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3)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5)严明党的纪律,首先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6)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7)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9)依法依规治党。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0)发挥人民监督作用。(11)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时代主题 

  党的思想建设关系到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其他主义。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不断丰富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兴党规律和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原因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从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实际出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然而,现阶段党的思想建设,既面临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非毛化”,以及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潮和倾向,企图动摇和颠覆党的思想根基和历史根基;又面临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的西方思潮的冲击与挑战。利益的多元化、思想的复杂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党的思想建设,并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理想变成现实,总是在与相应实践的结合中丰富和发展的,也总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思潮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不因实践的曲折而失去科学理论的光芒,也不因面临挑战而退缩。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和处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走出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时代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就会有改旗易帜、走上歧路、邪路的严重危险,乃至亡党亡国,苏东剧变就是前车之鉴。理想信念动摇,就会有脱离群众的严重危险。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既要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又要根据世情、党情和国情的深刻变化,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开展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党的建设上的根本要求和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里程碑。根据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目标,在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处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面临诸多风险的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城镇人口占比在2014年达到54.77%[1]。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城乡实行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2]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的测算结果,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为80.1%,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8%,东北地区为82.3%,中部地区为77.7%,西部地区为71.4%。 

  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仍然艰巨繁重。2011年11月我国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比2009年提高了92%。按照这一标准,2012年我国依然有1亿多的贫困人口,2014年底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与之相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发展;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还不适应;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日显突出。这些都需要在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在党的领导下扎实工作、攻坚克难。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我国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新科技革命飞速推进,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利益交汇点,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在经济相互依存、科技快速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可以较快地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进程和应对全球性议题的国际合作,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我国长期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但是,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还在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分化组合,新旧矛盾相互叠加,新旧力量相互博弈。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全球经济和贸易持续低迷,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国在全球产业和技术革命中面临挑战。此外,全球面临贫困、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挑战,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局部战争还在发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然而,现阶段,就党的自身状况来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危险。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相适应的,而且是严重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消极、腐败因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阶段,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处于核心领导地位,肩负的任务艰巨繁重,党不坚强有力,没有创造力、领导力和影响力,就不可能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基础与前提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与变革,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深化各领域创新发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然而,目前,一些地方、领域和部门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还不够通畅、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能力与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党的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以党性教育为核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端正党风和工作作风,坚决抵制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因素,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需要增强大党建的意识,推动大党建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世情、党情和国情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党员流动性的增强。党员、党组织在哪里,党员、党组织处于什么状态和条件,党建工作就要跟进、覆盖到哪里,并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拓展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城乡互动、行业衔接、区域联动,促进党建共建、党员共管、人才互动、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促进党建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党建工作长效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建设上的集中表现和实现方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所在,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本质特征。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政党,而且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难度大,但又必须管好。然而,现阶段,就党的自身状况来说,一些党组织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不强,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党内制度、规章流于形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讲规矩,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甚或利益集团,严重违犯党纪国法;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与问题,不仅与党的先进性格格不入,而且危害党治国理政的实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中国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建设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对不作为者严肃问责、追究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依规管党治党。党内法规制度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要把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并实现其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行使权力,依法依规办事。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展现光明的前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1]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数据。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5年3月1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