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九一三”事件后中国国防工业的初步整顿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刘志青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常规武器装备开展自行研制
   根据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援越抗美斗争的需要,我国对常规武器的发展、仿制和自行研制同时并举,以自行研制为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陆军武器,特别是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有了较大发展;空军武器,飞机的改进和研制取得了新成果;海军武器,第一代战斗舰艇的研制基本完成;军事电子装备的研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研制成功。水面舰艇是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驱逐舰攻击力强,续航力大,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其主要使命是作为海上作战编队的突击力量,担负攻击潜艇、水面舰艇、支援登陆部队作战以及护航等任务。五十年代末,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研制导弹驱逐舰。六十年代中期,为适应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海上护卫、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批准自行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经过反复研制终于取得成功。1971年12月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舰交付海军。1973年9月首舰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导弹飞行试验,单射、齐射均获得成功。强5甲型飞机改进成功。强击机又称攻击机或近距离空中支援机。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上目标进行攻击、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的强击机一开始就走的是自行研制道路,陆续发展了强5型飞机以及多种改型机,并形成了系列。1972年1月,经过改进的强5甲型飞机在预定的上空投放氢弹试验成功。试验证明,强5甲型飞机速度快、机动性能好,易于在低空隐蔽活动。
   全天候、全自动85毫米和74式双37毫米高射炮系统定型。1972年,经过研制人员先后攻克插刀式引信测合机、程序控制连发机构和随动系统可靠性、平稳性等关键技术,全天候、全自动85毫米高射炮系统定型。这种高射炮系统采用了炮瞄雷达、数字式指挥仪、模拟指挥仪以及瞄准镜、变倍指挥镜、对空测距机、跟踪仪等光电仪器。1974年,经过6次联动试验和6次靶场试验,性能可靠、全天候、全自动74式双37毫米高射炮定型。这种高射炮系统是在65式基础上改进总体结构,设计可控硅电传动等装置,配置了稳定可靠的指挥仪、对空二米测距机和瞄—10型雷达。
   研制成功74式火箭布雷车。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国防工业加强了反坦克武器的研制。1973年9月,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对长沙工学院、第五机械工业部第282厂和广州军区工程兵“三结合”研制成功多用途火箭布雷车的创造精神和做法十分称赞。这项成果经改进后投入生产,定名为74式火箭布雷车,提高了反坦克能力。
   海鹰1号舰舰导弹试验成功。舰舰导弹是装备在舰艇上,用以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的武器,具有比舰炮、鱼雷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机动性能较好等特点。由于导弹长期装备在舰艇上,温、湿度变化及盐雾对元器件的侵蚀,舰艇摇摆、振动、噪声对导弹发射和飞行的影响,以及导弹发射时燃气流对舰艇设备和人员的影响等,使其所处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从而对舰舰导弹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仿制,六十年代初开始自行研制。1973年9月,051驱逐舰导弹武器系统进行首次导弹飞行试验,以单射和齐射方式,共发射4发导弹,全部命中固定目标与活动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歼教6型飞机设计定型。歼击机又称截击机、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拦击敌方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因此歼击机的研制和生产一直是航空工业的重点。为了便于教学,各型歼击机需要研制相应的教练机。1973年12月,歼教6型飞机经过7年的设计、试验,终于定型。这是中国第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供训练超音速歼击机飞行员之用,也可执行其他双座飞行任务。
   完成J—201型反坦克导弹研制工作。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兵器科研部门根据国防科技“三五计划”和中央军委关于适应反坦克作战能力的要求,加强了对提高直射距离、穿甲破甲能力和发展反坦克导弹的研制。1973年J—201型反坦克导弹研制工作取得成功。虽然它的战术技术性能不高,但为中国反坦克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交付使用。根据国防科技“三五计划”,国防工业战线自1966年开始研制常规动力的战斗舰艇。1974年4月,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获得成功,交付海军使用。该潜艇突破水下航速等关键技术,航速比仿制的常规潜艇提高了40%。
   海鹰1号岸舰导弹设计定型。岸舰导弹是从海岸发射,用以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的防御性武器。它与岸炮相比,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1965年4月中国开始研制岸舰导弹。1974年8月海鹰1号岸舰导弹经过25发弹的研制性飞行试验,证明性能稳定,符合使用的要求,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
   运8型中型运输机研制成功。为满足军用和民用空中运输的需要,中国从1967年开始研制运8型中型运输飞机。1974年12月,第一架运8型中型运输机研制成功,通过了试飞。该飞机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662公里,实用升限104公里,最大航程5615公里,能装载货物20吨,空运武装士兵96人或空降兵82人,可同时运送装担架重伤员60人,轻伤员20人和医护人员3人。

   (三)国防工业新材料和新技术得到开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