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试论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夏杏珍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关键
   教育、科学、文艺领域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文化政策调整的关键,也是制订的这些工作条例的共同主题。
   60年代初期,国家处境极其困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艰苦奋斗,搞好经济,渡过难关。知识分子是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的政治运动开展起来,使科研、教育、文艺等部门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各方面的业务骨干,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在‘大跃进’中,大批业务人员、学校师生参加劳动过多,也打乱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984页。加上在这些领域里党的领导方法也存在问题,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逐渐发生偏差,影响了知识分子和党的关系,挫伤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聂荣臻在呈送《科学14条(草案)》时,特意写了一份《关于当前自然科学工作若干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请示报告》首先提出,当前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比较突出地存在着三个问题:对知识分子政治上的进步和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估计不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科学工作政策不够全面;有些政策界限划得不够清楚,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1961年7月19日,中央批示同意聂荣臻的《请示报告》和《科学十四条》。批示指出:“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很关紧要。近几年来,有不少同志,在对待知识、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有一些片面的认识,简单粗暴的现象也有所滋长,必须引起严重的注意,以端正方向,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目前有必要强调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和使用问题,以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知识分子,使用一切有用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批示强调,“决不允许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明确指出:“在反右派斗争以后,各单位对一些知识分子进行的批判,要加以清理。凡是批判错了,或者有一部分错了的,都要甄别事实,分清是非,纠正错误,由党的负责干部采取适当方式向他们讲清楚,戴错了帽子的要摘掉,以利解除思想疙瘩,发扬民主增强团结。一定要使知识分子敢于讲真话,畅所欲言,言者无罪,闻者作戒。”根据中央的批示,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实施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为30多万“右派分子”摘帽(其中主要是知识分子);二是从生活上对重点保护的知识分子给予照顾,减轻他们的生活困难,保证他们能够坚持工作。
   调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是1962年3月初周恩来、陈毅在“广州会议”上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即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帽子,加上“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在3月下旬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又一次郑重指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果还把他们看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为知识分子正确定性、定位,即界定他们的阶级属性,确认他们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地位,这是调整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根本问题。周恩来3月在广州和北京的两次报告,继1956年1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以后,再一次代表党中央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四、必须划清两个政策界限
   影响科学、教育、文艺领域一部分知识分子发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策界限划得不清楚。政策界限不清,集中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红专关系”;二是“双百”方针。
   关于“红”与“专”的关系问题。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了“白专道路”的口号,指出“这个口号不是我们提的”。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6月20日,聂荣臻在给中央的《请示报告》第一点中就也出了“红与专”的问题。他认为,对自然科学工作者提出又红又专的要求是对的,但是不能对红与专问题作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理解,不能一看见人家钻研业务,在科学上有抱负,在学习会上少发几句言,就认为是搞个人主义、白专道路。他认为“白专”这个提法“是不确切的”,建议“以后不要把‘白专’作为批判用语”。因此,《科学十四条》规定:“红,首先和主要的是指政治立场。对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红的初步要求,就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用自己的专门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高教六十条》明确指出:“红与专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政治和业务的关系问题”。“把在业务上比较努力,但是在政治上进步较慢,或在政治上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指为走‘白专道路’,是不对的。”
   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双百”方针问题。1961年6月1日,周扬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工作条例时(当时称《文艺10条》)说,“双百”方针,我看基本上没有很好地执行。6月19日,周恩来在会议上讲话再次强调党的文艺方针。明确反对“一切都套上人性论”、“抓住辫子就从思想上政治上给戴帽子,从组织上打棍子”的做法,指出,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来回答,“不论哪一方面都不能独霸文坛。我们提倡批评,也提倡百家争鸣、自由讨论”。他认为,改正缺点、错误,“中心问题在于领导,在于教育,在于深入群众,总起来一句话,要实行调查研究。”他要求“领导者要有自我批评精神,不是层层对下批评”,这样就不会乱挖根子,乱戴帽子,乱打棍子,就可以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情舒畅,意气风发,使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繁荣。
   根据这些精神,《科学十四条》规定:要“正确划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之间的界线”,“不要给自然科学技术的不同学派、不同主张,贴上什么‘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之类的阶级标签”。《高教六十条》规定:“不许用对敌斗争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政治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学术问题,也不许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解决世界观问题和学术问题。”《文艺八条》规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根本方针”,在文艺批评中,“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不同意见和文艺理论上的不同观点,有讨论的自由,批评的自由,也有保留意见和进行反批评的自由。”7月1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批示》强调:“在学术工作中,一定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这样才能造成一种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充分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工作条例制订下发后,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条例的制订是及时的、正确的,其中提出的问题正是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称条例为“纲领性文件”,是“科学的宪法”。

   关于一九七五年文化政策的调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