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试论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夏杏珍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科学院整顿
   科学院的整顿基本上是按照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制定条例(称为“汇报提纲”)这样的正常程序进行的。邓小平的意图是,“汇报提纲”报经毛泽东批准后,不仅用它来指导科学技术部门,而且用它来指导文化教育各部门的整顿。胡乔木参与了对提纲的修改,他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单独增加了“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线”部分,把原稿上引用的毛泽东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工作的指示,加以补充,重新编排,成为毛泽东革命科技路线十个方面的内容。可惜当时因引用的一条语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毛泽东不记得曾经说过,《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就被搁置一边了。
   (三)教育整顿
   教育领域是“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霸占的重要领地。进行教育整顿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尖锐性。首先突出表现在领导权的争夺上。1974年秋冬,围绕四届人大组阁,教育部长一职由谁来担任,成为斗争的焦点之一。在毛泽东支持下,周恩来负责组阁。他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一起否定了江青等的提名,没有让清华大学军宣队负责人、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迟群担任,而决定由老干部、原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出任教育部长。周荣鑫按照邓小平各方面都要整顿、教育不能拖国民经济后腿的要求,通过在教育部内和大中小学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创办刊物,起草汇报提纲等,首先从思想上分清是非、划清界限,为教育整顿的全面推行进行多方面准备。随着整顿的展开,矛盾再次集中到“四人帮”在教育战线的代表人物迟群身上。刘冰等人写信揭发迟群及谢静宜。此信通过邓小平转呈毛泽东。工宣队、军宣队是毛泽东亲自决定派出的,清华、北大是毛泽东亲自抓的典型。毛泽东认为,刘冰等写信告迟群、小谢,矛头是对着他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是要否定“文化大革命”。由此导致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九七五年整顿中断,教育部长周荣鑫被批斗殉职,这是始料所不及的。
   三、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
   1975年文艺的调整,科学、教育的整顿,无不涉及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现实的评价,对具体的人物、事件、作品的肯定与否定,也都不同程度地与路线或思想的正确与否相联系。批判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从思想上、路线上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实际上是1975年文化政策调整的前提和关键,贯穿始终,并决定成败。
   毛泽东关于调整文艺政策的一系列指示,是对江青等在“文化大革命”中把持文坛的批判和否定,也包含着自我反省和对已经觉察到的错误的纠正。联系到具体人物、具体作品,是非分明,界限清楚,因而1975年文艺政策的调整,虽有复杂、尖锐的斗争,但节节取胜,成效显著。
   邓小平为科技战线拨乱反正作了很大努力。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人员是劳动者;要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担任所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要选高中毕业生中数理化学得好的直接上大学;等等,都是同“文化大革命”中极左的理论与实践针锋相对的。胡乔木修改《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以肯定“二十六年”来回击“四人帮”对十七年科技工作的根本否定;对政治与业务、群众路线与专业队伍、理论与实际、对知识分子的教育与使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等五个方面进行的辩证分析,也都批判了在这些问题上的“左”的思想和政策。可惜的是,这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没有得到毛泽东的认同。
   在教育领域,周荣鑫为之献出生命的同“四人帮”的根本分歧,是“两个估计”的是否正确和“教育革命”的是否成功。周荣鑫发表的讲话、指导写作的文章、主持起草的《汇报提纲》,其主旨是推倒“两个估计”,说明十七年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红线为主,我们的学校不是被资产阶级统治的学校,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周荣鑫运用毛泽东、周恩来的教育思想,批评“文化大革命”中“教育革命”制造的思想混乱和造成的消极影响,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四人帮”无法辩驳,只能生搬硬扯,诬之为“奇谈怪论”,对周荣鑫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置之死地而后快。

   四、理出条条,写出汇报提纲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