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
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以来,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2001年,国家组织专家学者评出20世纪末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青岛、厦门、武汉、南京,并对其优势与劣势作了分析与评价。①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01年10月19日。虽然对这次评估尚有不同看法,但它标志着:在21世纪,对城市建设的评价不仅在于其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建设规模的大小,而要看其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高度关注,反映了当前国际竞争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反映了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在制定十五计划前后,一批较早加快城市化,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已经取得了成绩。如浙江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同时一批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也通过转变观念加快了发展步伐。
我国在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譬如:目前,“经营土地”,由政府招标出让土地以获取巨额城市开发基金的风潮席卷东南西北。但是,地价如何确定?土地资产如何经营?如何不使其成为部分人腐败的资本而使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经营长期造福国民?则大有学问。但这已不是本文所能论及的了。
半个世纪城市建设方针变迁的曲折经历,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重温这一历程可知,城市建设方针是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很长一个时期里对城市和城市建设的认识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导致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走了弯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人们在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建设方针方面初步形成了共识。但这还是刚刚起步阶段。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199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2001年达到3766%。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水平从3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对城市建设方针的探索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漫长的探索中,及时总结正反历史经验将是这一探索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为此作一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