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三次重大改革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范希春    来源: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0年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思想。同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意义、方针政策、内容和步骤作了系统的、精辟的论述,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政府机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逐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共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改革。

   一是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82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这次改革主要是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副总理的人数,增设国务委员;国务院常务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秘书长组成。针对国务院部门林立,机构臃肿的状况,采取了撤委并部、削减直属机构的改革方针,撤销重叠机构、合并业务相近部门。这次改革使国务院机构、人员得到大幅度精简,国务院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后又增加4人);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办公机构由100个减为61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了1/3。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是解决了干部年轻化的问题,重点在于机构的合并和人员的精简,为后来的三次大的机构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这次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还没有很好地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进行。

   第二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1988年的改革。1984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与经济改革相适应,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机构改革的根本特点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具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明确目标。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部委12个,新组建部委9个,保留部委32个,转为事业单位的1个。新组建的国务院部委由改革前的45个,减少为41个;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办公机构由72个减为68个。人员按编制减编4900人,实际减少9700人。这次改革准备时间长。改革中吸取了过去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方案,并在机构改革中贯彻执行。改革到1988年12月10日结束。这次机构改革重点在于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对减少工作中的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增强机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1993年的改革。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月,八届人大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4月份开始,国务院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按照“定职能配置、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方针进行改革。一是调整职能配置;二是协调解决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的问题;三是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重新核定领导职数。这次改革,国务院撤销部委7个,新组建部委6个,更名的1个,保留部委34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含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18个,共设置59个部门;比改革前的86个减少了27个。国务院机构共精简人员20%。这次改革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与以往机构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机构改革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把人员精简与实行公务员制度结合起来。

   第四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1998年的改革。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机构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和撤销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根据需要充实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财税、政法、市场管理等机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调整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这次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个,新组建的部委4个,更名的部委3个,保留的部委22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29个。经过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设15个,办事机构设6个。国务院所属机构人员精简一半,大约需分流17000人。按照“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对精简人员进行分流。这次机构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力度最大的一次。整个改革在三年内完成。

  上述四次机构改革,除1982年的一次外,基本上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而进行,本文主要研究的,也是1988年、1993年、1998年国务院三次重大机构改革。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三次重大改革的四大特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