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转变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姚会元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为了顺利实现这种转变,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的问题,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苦探索。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就是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真理。邓小平说得好:“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所有这些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首要任务便是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党将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号召全党都成为革命的转变论者,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转变的具体形式上并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各自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列宁就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在完成革命转变中,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之一是将“过渡时期”由理论变成了实践;“过渡时期”的概念是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他在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过渡时期”的概念并对其做了界定,指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时,必须明确的是,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高级阶段,“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则更为明确地说:“人类从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但是,马克思没有进行“过渡时期”的实践,进行成功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过渡时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呢?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存在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是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是中国逐步向着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我国的过渡时期,其实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正确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党应该采取一条什么样的总路线才能顺利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呢?在当时只有三条路径供选择。一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消灭私有制,立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让新民主主义经济充分发展并为社会主义创造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后,从容地走进社会主义;三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即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党根据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了第三条路径,其中充满了艰辛和探索。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民主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这就是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没有把它确立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但是,毛泽东大致已经指出了“工业化”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即中国只有由农业转变为工业国后,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里,他进一步探讨和阐述了将民主革命时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除了要具备经济、文化方面的“各种条件”之外,还必须有“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大家同意”的条件。

  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党中央的思路倾向于先工业化、后社会主义改造。朱德于1949年7月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把中国领导得好,建设得好,稳步地把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然后才有可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完成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使中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以后”,“再走进社会主义新时期。”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上述讲话及指示表明,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由新民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须先经由一个“工业化”(物质基础)的过程或环节,之后才能进行生产关系改造,转入社会主义。毕竟,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万端待举。党当时尚未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过“过渡时期”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