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转变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姚会元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转变”和“过渡时期”的理论,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中国转变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确立了对资本家“利用、限制、改造”及和平赎买的原则。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的,“我们的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在政策的执行中也出现过局部的偏差。”

  第一,我党在理论上认识到了“革命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不完全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实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毛泽东在1953年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再三强调“稳步前进,不能太急”。但在实际进程中,犯了急躁的错误。从全国来讲,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仅用1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进度过于急迫,使许多工作不可能到位,留下了一些历史遗憾。

  第二,公私合营的面过广,集中合并过多,在工业方面不适当地进行了“裁、并、改、合”,过多过急地改变了这些企业原有的生产秩序和协作关系,打乱了原有的产销关系;在商业方面,改造面掌握过宽,盲目撤点并店,“以‘排除’(私营)二字了之”。到1955年8月底时,上海私营零售商有446家被合并减少到168家,歇业的有229家。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还出现将个体劳动者和经营者误作资本主义改造对象的过左作法。

  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合理规章制度全盘否定;将大多数有经营管理经验的资方人员及其代理人排除在管理干部之外,没有注重发挥他们的专长。“资方人员很多是富有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他们了解消费者的具体需要,熟悉市场情况,善于精打细算。”其结果不利于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不利于将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我所用。

  第四,有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有“千篇一律”的情况。当时,国家初定、矛盾复杂、社会有多方面的需要,各行各业的特点也不同,“不顾具体情况采取千篇一律的形式,是错误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