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从村民自治实践进程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管廷莲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实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党的领导,既是村民自治产生的政治前提,也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实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一)提高认识,科学设定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支部的制度安排

  要使“两委”实现良性互动,坚持和实现党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

  1提高认识,坚持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村民自治就是在党领导和推动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实践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既是国家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实现政府对农村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以充分培育村民自治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从而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根本保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游离于村支部的领导之外,更不能凌驾于村支部之上。至于有的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有的支部成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那是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绝不能因此而否定村支部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2建立健全“两委”工作制度,实现良性互动。一是调整“两委”权力运行机制。根据《村组法》规定,村委会是村“两会”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又负责召集“两会”、组织村务公开。而“两会”和村务公开是对村务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形式。 这在法理上势必造成管理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在现实中导致村支部不愿放权,成为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实际拥有者。因此,实行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交给村委会,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这样既可以避免“两会”召开和村务公开的随意性,实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对农村事务的领导和参与,在保障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保障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有效协调,又可以促进“两委”的良性互动。

  二是理顺“两委”决策和工作机制。从实践活动看,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决策机制。联席会议由村支部书记主持,主要讨论研究本村各项重大问题,同时做出严格的规定。一是从性质、影响、结果等方面对“重大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确定具体的“讨论研究”程序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村委会定期向村支部汇报工作的制度和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

  三是理顺“两委”管理机制。为了理顺“两委”关系,便于开展工作,减轻农民负担,“两委”可以按程序要求实行交叉任职。对“两委”主要成员的目标管理、民主监督、培训、报酬以及审计,都应该制定出相关制度。对经岗位评定不合格者,村支部要按规定程序提出诫免、警告、限期改正,直至撤职或按法定程序给予罢免。真正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保证村“两委”班子和主要成员的目标责任、行为规范始终处于党组织、党员和村民的监督之中。对村民的管理,也应当以制度为规范,体现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中,把村民的社会活动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此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其中对村委会成员的年龄、文化水平和学历档次、政治条件应有更具体明确的规定,以避免老人、文盲、甚至是不法分子当选。应尽快制定对村民自治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办法,更好保障绝大多数村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和发展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