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既然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其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劳动人民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后就创设条件采取步骤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经过推翻现存的政权和建立新政权来实现的,而恰恰是要依靠已经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自上而下地领导,并取得广大人民自下而上的支持,通过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成分,逐步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用和平的不流血的方式来实现的。
第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党除了提出革命转变理论外,还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发挥政治领导作用。1949年7月,刘少奇已指出: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与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与斗争,“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存在的,并且仍然是主要的矛盾与斗争”。那种认为“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便立即成为主要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便立即成为主要斗争”的说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政权如果以主要的火力去反对资产阶级,那便是或开始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了。这将把目前尚能与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赶到帝国主义那一边去。这在目前的中国实行起来,将是一种危险的冒险主义的政策。”1950年4月,毛泽东也明确指出:“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因此,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总方针,就明确了主攻方向,缓和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紧张关系,坚持了团结大多数的方针,保证了经济恢复工作的胜利完成。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毛泽东及时指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随后又根据新矛盾的出现和新经验的积累,党中央经过充分酝酿,形成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从现在起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指导思想。从1953年起,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的同时,全面展开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时党还通过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开展整风、“三反”、整党等,加强对干部和党员的教育,使他们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保证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顺利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