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工业也是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塑料,不仅可以制造多种多样的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消费品,可以作为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使用,而且用于生产农用薄膜,对许多农产品如棉花、蔬菜等的增产,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使产量成倍地增加。我国塑料制品工业起步较晚,到1978年全国的产量只有92万多吨,只占当时全世界总产量的1%左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作为新兴行业的发展重点,加快了对外技术引进,花大力量抓了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塑料制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1986年达到274万多吨,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上升到5%左右。为抓好这个新兴行业的工作,当时轻工业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塑料工业局,专管这件事。新建的部属重点企业烟台合成革厂的生产和建设工作也由这个局负责。
日用化工也是我们着力发展的新兴行业。“六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安排建设了两个生产合成洗涤剂原料的部属大型企业,即南京烷基苯厂和昆明五钠厂;各地方也大都安排了一部分这方面的工业,从而使全国的合成洗涤剂产量由1978年的32.4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117.5万吨,增长了2.6倍。与此同时,我们加快了感光材料的发展,福建省引进美国柯达公司的技术,新建了厦门感光材料厂;广东省引进日本富士公司的技术改造和新建了汕头感光材料厂;上海市也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引进国外技术,改造了原有感光材料厂,使我国的感光材料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这里我想还应该说说日用化妆品的发展。过去,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加上受传统老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把化妆品视为奢侈品,国家对这类产品也实行高税率制,多少年没有什么发展,商店里摆的除了雪化膏、花露水等几十年一贯制的老产品以外,没有什么新产品应市,好像化妆品与中国老百姓无缘。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大变了,随着大家收入的增加,人们不仅要吃得好、穿得好,而且要打扮得好看一些。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迅速发展起来,什么这洗发“香波”,那护发素,这香水,那口红,这润肤膏,那防晒剂,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应运而生;同时外国的高档化妆品也纷纷涌入。在很短时间内,这个行业就出现了超高速的发展局面,形成了一个新的很大的消费市场。1982年全国化妆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只有2亿元,全国平均每人还不到两毛钱的产值。此后发展很快,每年都以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的速度增长。到八十年代末,年总产值和销售额都超过了40亿元,现在已超过100亿元。这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这一点,大家从每天各式各样的化妆品电视广告中就可以想象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