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程中原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2年9月18日,十二大刚刚闭幕,邓小平在陪同金日成前往四川访问途中,不无喜悦地告诉金日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这条新路,就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同上书,第3页。这段名言,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本文拟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四年间,邓小平从理论上不断总结,做出概括,逐步提出这个科学命题,指明这条新路的经过,作一扼要的评述。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任务和新思路,明确了探索这条新道路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提出并充分论述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并提出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需要实现的新任务和新思路:“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同上书,第141页。

  两年以后,在1980年的十二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指出:“党的三中全会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两年来,我们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确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上书,第357页。并提出当前和今后进一步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贯方针的总的任务:“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的安定”。同上书,第374页。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和任务在论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和任务。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上书,第163页。

  邓小平在提出目标、任务的时候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句话,简要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这就是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示范和启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通向胜利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它昭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沿着这条成功之路继续前进。而正是由于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明确提出了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他在苏共二十大以后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吴冷西:《十年论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4页。邓小平参与了五六十年代毛泽东领导的艰苦探索,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正是他继承毛泽东的遗愿,在历史转折时期继续探索的一个最新成果。

  邓小平在提出目标、任务的时候,特别强调要“适合中国情况”。他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对这两个重要特点,邓小平作了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指出“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必须考虑的特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164页。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

  邓小平在提出目标、任务的同时,还就怎样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问题,指明方向,并举例加以说明。邓小平说:“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同上书,第164页。这一段话,言简意赅,富有远见。邓小平强调了“从中国特点出发”这个方向;从分析现代化与人口多这一对矛盾出发,强调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抓住了主要矛盾,为怎样从中国特点出发走出新道路作了很好的示范。邓小平还进一步提出探索新路的具体任务:“这里问题很多,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我们也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同上。

  1979年9月30日:叶剑英国庆三十周年讲话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道路的新概括1979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发表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讲话。对建国三十年的历史做出了初步的、基本的总结。邓小平后来评价说:“叶剑英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的国庆讲话,不单是带有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意义,实际上总结了、或者说基本上总结了建国以来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同上。这篇讲话,是在邓小平主持下起草、经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邓小平一开始就要求这个讲话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要能讲出新的水平。《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起草过程中,邓小平审阅了每一次修改稿,并提出原则的和具体的修改意见。讲话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反映了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道路方面的新进展。

  国庆三十周年讲话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道路方面的重要贡献有二:

  其一,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从而相当完整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纲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世界意义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7.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课题
    8.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