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其最直接地关涉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道路和现实选择,业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由人口资源环境所构筑的基本国情,都必然地和主要地包蕴着对人口资源环境的战略部署和精密筹划。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主要的和关键性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记录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脚印,制约着其发展的前路,昭示着其发展的态势。
可持续发展观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莱斯特·R·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87年布仑特兰德的《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首脑会议”的《21世纪议程》,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如果不是持守偏见,现今的人们会惊诧地发现,在“人口和资源总量大国、人均资源小国”这一基本国情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接受、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作的努力,都尽其可能地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并已逐渐步入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回顾
(一)人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发展状况出现了多次起伏变化,最终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总体保持稳定的重大突破,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依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杨魁孚等:《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鉴》《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鉴》(各年),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鉴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各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等记录,我们把这一发展过程概括如下:
(1)20世纪50—60年代属于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中国人口由1950年的552亿人,增长到1970年的83亿人,总和生育率(TFR)年均逾589,每10年增加14亿人。其间经历了鼓励人口增长、号召节制生育、人口控制政策首次受挫、人口控制政策再起等时期。该阶段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为2207%资料来源: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2 Revision下文凡“占世界比重”,来源均同此。。
(2)20世纪70年代属于惯性增长阶段。人口由1970年的83亿人增长到1980年的987亿人。由于国家推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并在城乡普遍提供免费的计划生育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5‰下降到1980年的1187‰,总和生育率年均降至409,创造了中外人口控制史上的奇迹。但由于巨大的人口出生惯性,导致10年增长了16亿人。该阶段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为2248%,属历史最高。
(3)20世纪80—90年代属于缓慢增长阶段。人口由1980年的987亿人增长到2000年的1267亿人,每10年增加14亿人。此阶段中国实行约束性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降至年均218,1993年更是实现21的更替水平以下,并至今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下,处于“低生育”阶段。该阶段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降至2135%。
(4)2001年以来属于较低生育增长阶段。人口由2000年的1267亿人增长到2007年的1321亿人《中国人口年鉴(2008)》,中国人口年鉴杂志社2008年版,第93页。,8年增加054亿人,总和生育率降至172,占世界人口比重降至2009%,为历史最低。该阶段人口和计生工作实现了从以前的“暴风骤雨”、“和风细雨”到“春风化雨”的转变,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较好水平,“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控制目标顺利实现,故又叫“优质服务和奖励扶助计划生育”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阶段,中国控制人口工作持续发展。
60年来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史,是一部曲折、悲壮、辉煌的历史”,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张维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年第1期。,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9降至1993年21的更替水平,1998年以后持续稳定在18左右,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迅速而重大的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被成功遏止住,因政策因素使全国累计少生4亿多人同上。,这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均晚到来4年,较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人口发展的轨迹。但不能讳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政策在成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实行基本国策也做出了一定的奉献和牺牲。成就举世瞩目,代价难以全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