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解放思想是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一种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统一的认识方法,是实现思维方式转变和更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并非是一次性的,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放思想。由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具有无限性,因此解放思想也必然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只要客观事物的发展没有完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不会停止,解放思想的任务就会永久存在。在坚持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对和纠正这些思想偏差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得以实现的过程。例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我们倡导的对外开放等等,都是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然,我们也要恰当掌握解放思想的“度”,否则真理也可能变成谬误。
最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之所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根本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就需要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仍然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当原有理论观点与新的实践产生矛盾时,要做到抛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当然要靠思想的解放来实现。由此可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解放思想的伴随和指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以来,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导,也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浪潮中,我们才更加坚定了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了这条道路的发展思路。
“文革”结束后,长期形成的“左”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影响还很深,思想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全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两个凡是”的观点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焦虑和抵制。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这场讨论,努力抵制和克服“左”的倾向。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在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他还特别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同上书,第143页。这次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生的苏东剧变以及国内的政治风波,使“左”的思想又有所抬头,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在一个紧要关头。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我国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一部分持传统观念的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何选择计划与市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存废。在这种言论的影响下,人民群众无所适从,经济发展步伐减慢,改革受到严重阻碍。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了南方部分省市,并在途中对当前形势进行了精辟分析,破除了那些阻碍改革开放的言论。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并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邓小平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应再大一些,思想再解放一些,要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大胆探索,要敢闯敢干,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同上书,第372页。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坚定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使这条道路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