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从来都是物质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的统一,但是在国史学界的现有研究成果中,却鲜有讨论两种再生产的相互作用的,即便是经济史的研究也仅仅是以物质再生产为对象的。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催生出了一大批颇有分量的文献、著作和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作了总结和解读。但是,也许是笔者涉猎有限,在众多的学术成果里,提及人口政策对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作品很少看到。笔者在有限的篇幅里不可能对近30年来的人口政策做出详细的评估,只是想通过简要回顾新时期这一政策发生的重要变化,粗略地点评一下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藉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新中国在人口政策上走过一段弯路
新中国是在基本结束了常年战乱的基础上诞生的。从规律上看,每逢战乱结束,伴随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人口会出现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二战”后欧美国家出现的婴儿潮(Baby Boom)就是人口补偿性突增的一个例子。中国也不例外,只是晚了几年(因为战争结束较晚)。1949年中国的人口总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后经推算当为54亿人。此后人口增长率不断攀升,从1949年的16‰快速增加到50年代中期的23‰—24‰。年平均增加人数从1949年的1000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近1500万人,人口总规模也从1949年的54亿人迅速增加到1959年的67亿人,人口增长呈明显加速态势。1960—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然而困难时期一结束,人口复又高速增长,1963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分别为4337‰和3270‰,一年新增人口接近3000万人,此后一直到1971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一直到197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以上数字均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相应年份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