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60年过去了,我们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强国富民的道路。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美国,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个有能力做到这样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综合国力在短时期内惊人增长,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开这个谜,无论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都可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在探讨“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现象”)。所谓“中国道路”,是一条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成功之路,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球视野下,探究中国道路形成、发展的伟大历程及其世界历史性影响,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帝国主义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等方法,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但“一边倒”时,毛泽东并没有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奉为金科玉律,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形成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奠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为建立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准备。中国革命胜利后,既不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也不能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社会的实质,“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其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开始全面确立。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职工迅速增加,物资短缺等。毛泽东在这时有针对性地指出: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当前的“第二次结合”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只有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第二次结合”,实际上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建国以来10年工作做了总结发言。他说:“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5页。,开始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